东安县家庭农场发展趋势向好

23.01.2015  19:29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两年来,东安县坚持农民自愿、因地制宜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资金扶持、示范引领,多形式科学培育家庭农场,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一是从种养大户中遴选。已具备较好基础的专业种养大户,帮助和推动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对符合条件的,积极引导其进行工商登记,成为家庭农场。

二是从农村能人中培养。大力培养那些投身于农业生产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干实事的农村能人和其他较高素质人员,包括大学毕业生,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和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寻找经营项目,提供土地流转服务,促进其创办家庭农场。

三是从专业合作社员中转换。对于运行较为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社员,积极引导其登记注册设立家庭农场,及时做好身份转换。

在政策引导和激励之下,全县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大幅提高,投建家庭农场成为农民创业的热点。全县已发展示范性家庭农场68家,其中种植类39家、养殖类17家、种养结合类12家。家庭农场的发展不仅解决了传统小农经济效率低、规模小、形式散等问题,而且对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调整农业结构、遏制耕地抛荒,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