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91岁校友14岁写日记 200万字记录抗战生活

25.05.2016  11:07

  (原标题:200万字日记记录抗战生活 长郡中学91岁校友母校忆青春)

  湖南日报5月24日讯 长沙市长郡中学91岁的老校友唐飞霄,用日记记录了200万字的抗日时期校园生活,被人誉为“用日记记录抗战第一人”。24日,唐飞霄老人回到母校,见到了他多年未见的同学和校友,并与大家一起回忆了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唐飞宵,是长郡中学1944年高17班学生。据介绍,他从14岁便开始写日记,留下各个时期的日记共计200余万字。抗日战争时期他每天都写下所见所闻,大到联合国创立时的校园反应,小到流亡路上的点点滴滴。这些日记大都是生活细节,但都折射出抗战的艰难、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和历史的进程。他的日记也因此被称为一部具体而微的抗战史诗,为长郡中学和中国抗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他的日记记载,由于战事临近,1938年长郡中学率先迁入安化蓝田(现涟源),此后20几所学校相继迁入,其中国立师范(现湖南师大)还是在蓝田创建,让蓝田成为了战时湖南文化教育的中心。

  日记还记录了当时长郡的学生,去蓝田求学的艰难:凌晨3时起床,坐轮船到湘潭已是下午3时,再步行经姜畲、湘乡、娄底到蓝田,走得双腿发疼。1944年6月 19日,长沙沦陷,蓝田也危在旦夕,不少学校又开始西迁。“1944年6月17日,鲁校长已向县政府筹米数十石,以备放假后救济暂时不能回家的同学,每日可以食粥两餐。时局紧张,蓝田的学校有的停止了期考,有的提早了,唯独长郡照常,以学为重。”

  日记还记录了1944年8月衡阳沦陷后,长郡中学为吸纳流亡学生制订的学生随到、随考、随录取的战时政策。“已有400多学生,为蓝田各校之冠。有力保住了中华文化的元气。”

  唐飞霄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当时的重庆中央大学,曾任人民出版社编辑。1985年从桂林医学院离休。(湖南日报 记者 姚学文 娄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