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对山区民政如何转型“突围”的思考与探索
——以湘西州龙山县民政转型实践为例
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省民政厅党组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湖南省情,从打基础、谋长远出发,前瞻性、战略性地绘制了“五个围绕、五个确保”的制度规划和“五化”转型的目标蓝图,到实现“转型民政”为落脚点,为民政“突围”指明了突破口和着力点。“转型民政”如何在基层,特别是在像龙山县这样的武陵山贫困区“开花结果”?在湘西州民政局的指导下,我们成立“转型民政”课题组,结合龙山属于有58万人口的老、少、边、穷的山区县这个最主要的民政工作实际,对贫困山区民政转型的理念、发展趋向、本质要求、目标设置和“突围“路径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探究,我们深深感到新时期的民政工作转型是时代要求、现实需要、群众期盼,要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更广的视野,新颖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有效的措施,奋力开创山区民政工作新局面,生动演绎新时期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的新内涵、新要求、新目标。
切准脉搏,敲定山区民政转型“突围”理念内涵
“转型民政”提出的“五个围绕”,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改革创新水平;围绕发挥民政在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围绕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围绕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民政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民政干部队伍素质。理念定位高、目标指向准,内容设置实,突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特色,科学性高,操作性强。基于此,我们结合龙山民政发展实际,从转型理念、发展趋向、本质要求三个方面,对“转型民政”发展理念和“突围”思路进行了精细、全面定位。
1、转型理念:针对山区特点,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统领,龙山民政将转型新理念细化于“四个民政”中。(1)亲情民政。“亲情民政”就是树立亲民、爱民、扶民、惠民的新观念。(2)服务民政。着力构建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向边远基层、向困难群众倾斜的服务型民政,保民生,促发展。(3)阳光民政。牢牢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民政工作,做到政策和制度设计公平、执行公正、政策与程序公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廉洁民政。从严要求,实实在在谋划,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锻造品性好、素养高、业务精的民政队伍,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新形象。
2、发展趋向:贫困山区,有别于发达地区,在顺应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因地制宜,抢抓机遇,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兼顾实际,才能推动山区民政事业转型发展。鉴于此,龙山确定了民政发展的三个新趋向。一是加快向“兼容性”方向发展步伐。山区民政,纵向方面要向上级加强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横向方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发展民政事业,破解民生难题。善于借鉴,善于“借力”,实干加巧干,促推民政工作与时代大潮无缝对接。二是加快向“基础性”方向发展步伐。要尽一切可能,夯实民政基层基础平台建设,做好规范机关编制,充实人才队伍,加强民政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三是加快向“造血型”方向发展步伐。在向适度普惠型方向迈进的同时,从民政角度着重考虑加强对山区困难群众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衔接、整合资金、技术等力量,帮扶困难群众增强“造血”能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3、本质要求:山区民政重点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政策制度精准化。精准化是一种节约、集约、精细高效管理和设计方式,山区民政更应该占领这个管理和设计的制高点,树立精准化意识,掌握精准化方式,熟练精准化操作,对民政政策和制度进行精准化设计,明确工作的点,理清工作的线,规划工作的面,逐点突破,顺线开展,成片规划,降低民政行政成本,确保高效有序运转。在民政范围要实施精准救助,精准帮扶,精准服务。二是工作程序规范化。要在法制的大框架下按程序、依法依规开展民政工作,特别是社会救助方面要做到应救必救,需救急救,避免乱救、滥救、错救,防止“救助不断、越救越乱”的局面出现。三是人员队伍专业化。要按照培养社会专业人才队伍的要求,大力培训、培育各类民政专业化、职业化人才,提供强大的民政人力保障。
深入研判,校准山区民政转型“突围”目标
按照省民政厅确立的“确保围绕大局开展工作、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确保干部作风明显改善、确保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确保”转型民政”的目标,龙山县根据山区民政发展的现状,结合我们多年累积的民政工作实践经验,确定“推进适度普惠、着力重点突破、谋远创新兼顾”的民政转型“突围”目标。
1、织密民生保障网络,从推进适度普惠方面实现转型“突围”。
从山区民政实际出发,织密三张“保障网”,在民生保障的重点领域实现转型“突围”。一是织密特困群体基本生活保障网。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救助、孤儿慈善救济等方面的创新创制,积极推进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搭建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进一步规范救助的主体对象、实施程序、义务责任、监督办法,在法制框架下建立起科学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制度,巩固、健全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和动态管理公开评议制度,使山区困难群体救助向法制化、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二是织牢临时困难应急救助保障网。针对山区地质和气候灾害多、突发性强等特点,以及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弱的现状,重点放在自然灾害预防与救助方面,根据山区地理特点科学编制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县、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难场所,建立村(社)灾害信息报送制度,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与培训,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能切实、及时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编织特殊群体救助保障网。针对山区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特殊群体多的特点,完善流浪人员救助制度;整合资源与卫生部门联动,加强对精神病人和癌症等重特大病人的救治力度,缓解患病家庭困难。关心关注优抚对象这一特殊群体,认真贯彻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落实扶持退役士兵就业优惠政策,主动完成安置任务,加大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力度,使退役士兵有专长、有能力按社会需求和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重点优抚对象困难帮扶制度,选择优抚对象多、矛盾多、困难多的乡镇(街道)开展“四帮”活动,进一步解决他们在思想、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难;逐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落实好军休干部职工的各种待遇,促使他们更好地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
2、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在山区民政发展难点上转型“突围”。
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整合山区民政有限的资金压在刀刃上,致力于“两个难点”上攻坚克难,以破难题力促转型“突围”。一是在“老有所养”上破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按照州、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和全省老龄系统会议要求,积极开展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工作,加强对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的统计监测工作。走政府养老、社会养老、自给养老等多元化养老的新路子,大力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加快乡镇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农村幸福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等机构和组织建设, 构建点、线相结合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体系。二是在“死有所葬”上破难题。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意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带动全社会共同推进殡葬改革的积极作用。服务新型化城镇建设,在已完成殡仪馆和公墓山选址的基础上,创新筹资渠道,导入社会力量,力争在未来3年内,建成交通便捷、设施集中、服务优质、可开发利用50年的龙山县殡葬服务中心。
3、打基础谋长远,在山区民政可持续发展上转型“突围”。
面对山区民政事业发展深受基础平台薄弱、制度建设落后的“双重瓶颈”制约,应在“一个基础,两项创新”上发力突破,既打基础,又谋长远,努力实现山区民政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突围”。一是夯实民政基础平台。健全社会救助机构平台,社会救助局按职能、业务分设城乡低保股、城乡医疗救助股、五保管理股、临时救助股等相关业务股室,足额配备人员编制。健全基层民政平台,在乡镇(街道)层面设立“民政工作站”,并安排1至2名民政专干,负责本乡镇(街道)范围内的民政日常工作,负责处理政策落实、资金实物发放和矛盾纠纷调处等事务;在村(社)层面设立“民政服务办公室”,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政策咨询、居民互助等民政工作。构筑社会救助联动信息平台,在县级层面民政联合教育、扶贫、计卫、住建等部门和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社会团体,对县域内贫困人员进行普查摸底,建立年龄、性别、住址、家庭状况、因病因灾或其他原因致贫等信息完备、联动共享的贫困人员数据库。二是突出社会管理创新。着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创制创新。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着力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广泛建设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开展社会组织党组织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党的建设引领和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规范开展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工作,对长期不开展工作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处理;探索建立民政部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申报财政资金和福彩资金支持项目,拓宽社会组织发展空间。着力加强社区自治服务方式创新。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社区建设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向完善服务功能转型;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和农村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深化村民自治形式创新。贯彻落实新修订出台的《湖南省村委会选举办法》,深入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指导规范村务公开制度;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考核指标要求,提高城镇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三是注重民政社会事务服务创新。注重区划地名工作方式创新,稳妥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探索推进撤乡镇设街道工作,加大对产业聚集地、交通枢纽地、特色经济区的乡撤乡设镇支持力度,支持中心镇、特色镇建设,通过乡镇撤并,减少乡镇数量,扩大乡镇规模,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完善界线管理维护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完成界线联检工作;进一步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婚姻登记管理工作创新,做好婚姻登记信息系统联网工作。注重老区工作方式创新,积极争取老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发挥资金效益,使更多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勇于实践,奋力开创山区民政转型“突围”新途径
按照省民政厅确定的民政服务对象权益保障法制化、民政民生事业城乡一体化、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和优抚安置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民政转型“ 五化”改革思路,力求集中精力破解民政事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难题。龙山在民政转型的实践中,推行了“四条转型”途径,由此,我们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上由“重点保障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由“滞后型”向“优质型”迈进,在优抚工作上由“应付型”向“主动型”迈进,在社会事务管理上由“分散型”向“整体统筹型”迈进,实现了重点工作有创新、难点工作有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转型“突围”。
1、社会救助方面:由“重点保障型”向“适度普惠型”迈进。
社会救助涵盖面从以前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重点保障对象向包括受灾群众、重病家庭、学困家庭等临时困难群体扩展,扩大救助覆盖面,同时提高救助标准。全面落实低保政策。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从80元提高到了33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从15元提高到了165元。目前,全县城市低保对象达8984人,农村低保对象达48663人。弱势群体救助不断加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分散年供养标准分别从1200元、500元提高到了4600元和2640元,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达1000元和600元,百岁老人养老补助每人每月达300元,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大病医疗救助为民惠民。2009年,在湘西州率先完成了从大病救助到“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同时,取消了病种限制和住院起付线,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精神病患者和孤儿实现了医疗费用“零支付”。努力增强灾害救助能力。近几年,累计下拨救灾资金3200余万元,发放救济大米30余万公斤,棉被11000余床,棉衣8000余件,帐篷150余顶,确保了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2、公共服务平台方面:由“滞后型”向“优质型”迈进。
针对山区村(社)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的现状,龙山大力推进基层服务硬、软件建设,为广大山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优化软件建设。制定了龙山县村务公开目录,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所有村委会实行了村务公开,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编纂出版了《龙山县行政区划》和《龙山县行政区划图》,完成了《政区大典·龙山卷》编纂工作。建立了龙山县地名信息数据库,实现了省、州、县三级地名数据库联网。优化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改善社区办公和服务场所条件,启动了以路、街、巷命名为主的社区网格化建设,投资672万元,在县城区新建了14所社区办公用房。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乡镇(街道)敬老院32所,配备院长32名、工作人员124名,并于2011年在全州率先完成敬老院法人登记工作。投入80万元,对县救助管理站进行改造,建成了湘鄂渝边区最大的县级救助站。投入70余万元,按照有专门办公室、有工作人员、有标识牌、有办公设备、有公示牌、有对象档案“六有”标准,对34个乡镇(街道)进行民政办高规格建设,配备了民政助理。县城5个社区设立了民政工作站,公开选用10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强的干部为社区民政专干,每个村(居)委会确定了民政联络员。随着民政公共服务基础平台的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3、优抚安置方面:由“应付型”向“主动型”迈进。
龙山根据本地优抚对象多、就业少、创业能力弱等现实情况,制定了“全力安置就业、着力培训创业、尽力帮扶困难”的优抚工作模式,主动作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促进稳定和谐。主动做实双拥工作。积极为驻县官兵解难事、办实事,支持部队建设。充分发挥军地优势互补,开展丰富多彩联谊活动,军政军民关系更加融洽。逐步提高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解决义务兵后顾之忧,大力支持国防建设。主动做实安置工作。积极探索自谋职业与政府安置相结合的退伍军人安置办法,近年来共接收退役士兵及转业士官1042人,退伍安置率达100%。主动做实优抚工作。全面落实优抚政策,积极为优抚对象解决“住房难、生活难、治病难、子女上学难”四难问题。近年来共接待、走访优抚对象8000余人次,为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医疗费500余万元,发放丧葬互助资金120余万元。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了县烈士陵园和光荣院等优抚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
4、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由“分散型”向“整体统筹型”迈进。
根据以往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由几位局领导分散管理,“政出多门、事权不一”的乱象,确定由一名副局长专抓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做到“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力促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迈上新水平。统筹抓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不断完善社团组织重大活动申报制度,规范成立、变更、注销管理及其档案管理,积极开展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文明窗口创建等活动。统筹推进公墓山、殡仪馆建设。2012年以来,将县城区公墓山和殡仪馆建设列为县里的重点工程,先后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项目建设有关工作,全力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正快速推进,预计2014年底将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统筹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婚姻登记管理站做到了制度、职责、收费标准上墙,婚姻登记员全部持证上岗、亮证收费,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累计投入50余万元,完善了婚姻登记管理站的硬件设施设备,实现了实时在线登记和信息化办公。为方便群众,还增设了里耶镇婚姻登记管理分站。(张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