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城区:我是村支书,应当带头人!

28.03.2016  23:57

                                 
            鼎城区农机校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防手”班上,有一名学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每次都提前到教室,帮助老师清点学员,组织活动。他活泼大方,课外爱唱歌和讲笑话,调剂培训班学习氛围。课堂上听课认真、提问积极、交流主动,他就是鼎城区镇德桥镇周家岗村村支书周文亮。   
当我问及周文亮参加培训班的初衷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有心而来,为掌握先进技术而来,为了解国家惠农政策而来,为分析农村市场而来。我自己先进培训班探探路,进而通过我去带动全体村民,最终实现全村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一任村支书,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抱负,充满了正能量。         
            周文亮,男,现年48岁,镇德桥镇周家岗村村民,一个地地道道、朴朴实实的农民。1998年参加农村基层工作,由于出色地表现和群众的信任,2004年担任村支部书记至今,对农村基层工作有一定地了解。近几年,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少病残孕学”,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特别是“懂得机械技术和会科学种植的人”寥寥无几。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周文亮反复琢磨,觉得只有通过各类培训,逐步提高部分村民的生产能力和种植水平,才能增产增收、发家致富。正巧他的这种想法被镇农科站的周伦文知道,两人相互沟通,就这样,周文亮走进了鼎城区农机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培训班。在他的带动下,镇德桥的20多名学员都表现突出、学有所成。
            心中这样想,同样如是做。从培训班回来后,作为村支书的周文亮,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转变了新思维、借鉴新模式,决定“紧跟新形势、建美好家园”。并立即着手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周文亮自家种植水稻60亩,并且不请工,全部自己动手,自己管理。在当地种这么多田的支书不多。当问及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如是说:“水稻在当地是主导品种,自己不种田,怎么能知农时、晓农事,更谈不上去指导其他村民,带动全体村民”。去年,他家的粮食产量亩产2000斤以上,并且色泽金黄品相好,软硬适中口感好,受到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2、搞好土地流转工作。农业机械化是根本出路,规模化是大势所趋。在此道路上发展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关键,而土地流转是现实存在的最大问题。周文亮带领村干部对全村的土地准确测量,重新造册,并想了一系列地办法,积极鼓励留守、劳力欠缺、无种植意愿等家庭的零星分散地土地逐渐向大户流转。特别是年轻夫妇都务农的家庭,适宜种植规模为60-150亩,既适合规模生产和机械作业,同时抗击风险能力又强,是鼓励和优先流转给土地的对象。
          3、搞好农田基本建设。水稻种植属于小微收入,同时受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关键环节不出问题,是对联片种植大户种植信心的保证。今年年初,在周文亮的带领下,多方筹资、联系劳力,修建水泥主灌渠1800多米,极大改善困扰村民多年地灌溉难题。
          4、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维持安定团结的和谐局面。在村民的眼里,村支书就是主心骨。不管是张大妈的鸡丢了,还是李大爷的房子快垮了,在周文亮的眼里,他都当作一件大事认真对待。周文亮说:“事无巨细、人无贵贱,只要村民找到我,我就要及时、圆满地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因此,几年里周家岗村村民的矛盾基本上都在村里化解,很少有闹到镇里,给镇领导添加压力的情况出现。全村一派安定祥和的局面,和美丽整洁的村容民舍交相辉映,构成了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周文亮说,今年准备从村里年轻小伙中挑选一批有志于三农事业发展的人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毕竟全区的新农村建设不是单靠某一个人能够建成的,也不是靠某一群人能够建成,而是要靠大多数人甚至全民参与。但能够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人数终究有限,这就需要更多像周文亮这样已经参与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周文亮也正是这样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村支书,应当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