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制为游客行为画道红线

19.12.2014  13:18

        国家旅游局于12月13日晚发布通报称,近日4名中国游客在亚洲航空曼谷飞往南京的航班上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严重扰乱了航班正常秩序,致使航班返航,影响了其他乘客的行程,涉事游客已受到罚款及支付赔偿的处罚。国家旅游局表示,此事件严重损害了国人的整体形象,拟将相关游客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不良记录。
        在飞机上辱骂并拿热水泼空乘人员,扬言要炸飞机和自杀,因一时“任性”导致航班返航之后,几名当事人最终尝到了苦果。除了受到罚款和支付赔偿的处罚之外,当事人还收到了一张特别的“罚单”—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黑名单”。搬出这个此前并不多见的惩罚措施,对所有游客都是一种提醒,也将促进文明旅游。
        检索媒体报道可知,国家旅游局早在2012年就已专门印发文件,制定了加强旅游秩序监管的 “黑名单”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这一制度主要的监管对象是旅行社、饭店、旅游集团等企业,几乎没有直接针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责罚案例。可实际上,在旅游尤其出境旅游过程中,游客行为是影响国家形象的重要因子。
        撇开近些年饱受吐槽的中国游客在境外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破坏景区设施等不文明行为不谈,单说发生在国际航班上的 “机闹”事件,就已有多起。很多闹到难以收场的事件起因都是调整座椅、用餐等小纠纷。但是,有些游客缺乏基本的文明规范,其言行已涉嫌影响航班秩序和飞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出国度假正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但不得不说的是,有一些在物质上已经富裕了的国人,亟待补上“文明课”。须知,只要走出国门,每一个中国游客都是中国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如果言语粗俗、举止失当,最终都会给国家形象抹黑—就如一些网友所说,“丢脸丢到了国外”。
        然而,文明的养成需要锻炼。这种锻炼,一方面在于游客主动学习旅游目的地的风俗禁忌、宗教信仰、礼仪规范和法律法规,学习一些与他人文明交际的规范;另一方面,则需要相关主管部门进行引导,尤其是以明确的罚则为游客的行为画定红线和边界。“黑名单”制度,就是一道具有震慑力的紧箍咒。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这起“机闹”风波中,当事人的辩解、网友爆料、南京禄口机场的回应,在某些细节上尚有出入。为稳妥起见,在以“黑名单”制度倡导文明旅游的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具针对这一事件的更详细、更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

(编辑: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