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黄洁夫长沙呼吁:将肾移植纳入医保
黄洁夫(中)接受媒体集中采访。谢卓摄
新湖南客户端12月6日讯(记者段涵敏 通讯员梁国清 余希 蒋凯)今天上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召开的“2015中澳‘湘雅—威斯密’移植高峰论坛暨世界卫生组织—中国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联盟培训会议”上传出好消息: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器官移植大家庭,肾移植有望纳入大病医保。
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表示:今年10月17日召开的全球器官捐献移植大会上,理事会全票通过决议,中国正式进入国际器官移植大家庭,结束了中国移植界长期受到排斥和孤立的历史,中国移植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进入可持续发展新的历史阶段。黄洁夫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明年第一个提案,将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共同呼吁,将肾移植纳入大病医保。
今年器官捐献移植的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器官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的手段。2010年3月开始,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在天津、上海、湖南等11省正式启动;2013年,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全国全面推进;2015年1月1日,全国169家移植医院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标志着中国移植改革全面进入国际移植同步轨道。这项改革成为中国器官移植的里程碑,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移植协会的高度赞誉。
曾有不少人担心,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不愿意器官捐献。但事实恰恰相反。自2015年1月1日全面停用死囚器官以来,我国器官捐献和移植数量创下历史新高。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9日,我国公民捐献者累计共5384例,捐献各类器官共14721个。估计今年捐献移植的数量(包括亲体捐献器官在内)将创历史新高,也是移植成功率及其他各项指标最好的一年。
可以预测,再经过数年努力,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移植大国,这将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黄洁夫表示,这充分证明,只要有好的管理体制,传统观念不是器官捐献的障碍。只要捐献体系是阳光、公开、透明的,大多数公民都愿意参与。他说:“按照依法治国的精神,我们不能在现阶段采取和依赖过去的渠道。所以,必须建立一个阳光透明的公民捐献体系,公平公正地分配捐献器官。”
移植人才短缺,全国仅169家医院具备移植资质
移植人才短缺也制约我国移植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只有169家医院具备一项或多项移植资质。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仅一百余人,能做心脏、肺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仅二十余人,在有限的供体中,有很多心脏、肺被浪费掉了,因为没那么多有资质的医生会做手术。
湘雅三医院移植中心主任叶启发介绍,目前湖南公民器官捐献和移植技术均处于全国前列,器官捐献移植总数排名全国前三,但湖南仅9家医院具有移植资质,能做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仅30名左右。
“希望有关部门加快移植医学人才培训,推动移植服务能力建设,将具备移植资质的医院扩展到300余家左右,培养年轻医生四五百名,这样才能满足公众对移植医疗服务的需求。”黄洁夫说。
肾移植费用相当于透析1/3,呼吁纳入大病医保
“一个肾功能衰竭(俗称尿毒症)患者,终身透析大概需要100万元,虽然能维持生命,但生活质量不高。”黄洁夫介绍,通过肾移植手术能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手术治疗费用在30万元左右,对于患者而言是最佳选择。目前,透析已纳入医保,肾移植纳入医保也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了解,现阶段,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除了器官供体的短缺,还有很大一部分受限于经济原因。全国约150万人死于器官衰竭,符合器官移植适应症的约30万人,而真正能有经济能力做器官移植手术,进入医院治疗,在中国器官移植分配与共享系统里等待的患者仅2.8万人。
黄洁夫表示,实施公民自愿捐献以后,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就变成一个阳光的事业。他呼吁,将器官移植纳入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没钱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之困将迎刃而解,生命得以延续。这是器官移植事业、医疗保险保障事业、整体医疗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必然趋势。同时,更是对患者生命,特别是对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生命的最大化尊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