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连山易文化研讨会:3项成果颠覆传统认知
24日,在湖南怀化举行的2016高庙·连山易文化研讨会进入圆桌发言阶段。
2016怀化高庙·连山易研讨会成果发布。
红网怀化4月24日讯(特派记者 陈美淇 通讯员 潘晶)24日,在湖南怀化举行的2016高庙·连山易文化研讨会进入圆桌发言阶段,来自各界的专家学者展开了讨论,并对此次研讨会成果进行了总结。
高庙遗址发掘主持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首先发言。围绕其著作《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贺刚系统地介绍了怀化高庙文化的区域类型、来源与演变、先民初创与发明、遗存研究等问题,为研讨会打下了理论基础。
湖南省社会民俗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阳国胜从高庙遗址出土的遗迹资料来说明“高庙人最早步入父系社会和阶级社会”,“高庙文化时期已使用铜器”,“高庙文化催生中国第一古城”等观点。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阎朝科介绍了连山易在高庙的“十四证”。他提出连山自然易文化催生连山易,南高北低高庙赋予连山易图上南下北属性,贾湖卜龟是高庙连山易图的源头,贾湖农历是连山易的时间数理轴。
随后,来自北京的专家进行了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健民认为,研讨会内容充实,有重大考古发现做支撑。对儒学解读和高庙文化的认知深刻,既肯定了考古发掘的重要,又阐释了儒学如何扬长避短。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专家郭彧从易学的角度表达了研讨会对文化事业建设的积极作用。他说,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如何运用会议成果提高道德水平,将文化事业推广和化成是关键。
中国先秦史学会易道研究会会长马宝善进行了总结。马宝善表示出土的1000多件高庙文物跨越了7000余年,引人入胜,应该重视。文物里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古信息,要加强研究,不要怕不出成果和走弯路。高庙文化值得怀化人、湖南人,乃至中国人骄傲。与此同时,要把《连山易》的本意搞懂,加强对易经符号的寻找和调查。这不仅仅关联着高庙文化和《连山易》,也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起源、传播问题,研究好高庙文化与《连山易》也许会成为研究人类本身和外界世界的途径和突破口。
怀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亲鹏表示,作为炎黄子孙,研究推广高庙文化是责任和使命。听取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好的意见后,一定扎实做好工作,加大宣传,保护好遗址,形成产业化。
最后,2016怀化高庙·连山易研讨会成果发布。一方面,与会专家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湖南省考古界对高庙遗址的发掘和高庙文化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确认以沅湘流域为中心的该文化分布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可靠实物资料颠覆了传统认知,证明中华文明史的年代要远远早于5000年。除此之外,认定高庙文化中出现的八角星图像对推动连山易起源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