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二代何静:我要勇敢担当不要“一个人静静”
在创客这个圈里,有从上世纪80年代一路闯关夺隘走过来的大咖,也有80后甚至90后这样的新生代,今天的创客主人公就是个85后的女生,四年前,这个叫做何静的女孩,在大学毕业后想着的不是“我要一个人静静”,而是我要勇敢担当,当时,妈妈创办的柑橘公司亏损了300万元,何静接过了妈妈的担子,还请了妈妈的欠债,还盈利千万元。这个拿着锄头的姑娘就是何静,常德梅林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28岁,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
何静:小的时候是特别不安分的人,大一的时候那时候是开奶茶店。然后大二的时候就自己开办网络工作室了。何静从小就跟着做生意的妈妈走南闯北,身上的创业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此。奶茶实体店+网络工作室,大学4年她盈利50多万。
何静:自己会买一些原材料在宿舍里面做,大学里面不是有那个社团嘛,跟他们关系很好,他们帮我们再去做就是推销出去。那时候的话一杯奶茶的成本大概也就四五毛,然后我卖给他们就一块五。
记者:为什么会想着去挣钱呢?
何静:因为我们家是从农村出来的,那时候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就是想挣很多很多的钱长大之后,让自己的父母过上很好的生活。毕业那年,何静给妈妈“上交”了30万,支持她的柑橘事业。她自己则继续做着小生意。2011年,因为仓储条件太差,营销不给力,堆成山的柑橘果就烂在仓库,直接损失超过300万元,天天有人上门讨债。
何静:我妈妈那个时候也就一下子心交力瘁了,然后躺在床上然后就不想再从事这个行业了。何静决定接过这个重担。记者:你从妈妈手里接过来的就是“烂摊子”,那为什么还要接?何静:为了尽孝选择回来,觉得作为女儿嘛自己都长大了,也是时候为父母去分担一些东西了。
记者:你是当时怎么跟妈妈说的?何静:我说妈妈钱不重要,我一定会把这个接力棒接起来。我跟我妈妈下了军令状,拍着胸脯说,我说我肯定会把这个产业做好,我说我一定要种出比美国新奇士还要好的橙子。表态容易,面对大片大片的果林,何静一时束手无策。
何静:我根本连韭菜和麦子都分不清呀,什么水果呀、蔬菜呀。比如说柚子是长在树上的我以为是长在地上的,所以闹了很多笑话。为了成为一个“行家”,何静每天跟果农们同吃同住,剪枝、施肥、杀虫、除草,一步步学起。她从国外引进柑橘新品种,也摒弃了之前家族式的松散管理模式,采取激励措施,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统一种植、统一采购、统一施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何静:(原来)他们可能觉得我这个果树它能挂多少我尽量让它挂多少,而且挂得越多越好,因为以量取胜嘛他们就是,但是我的想法不一样,我要以质取胜,就是我会保证每一棵树只留240到260朵花,就是为了让每个天草柑充分地享受阳光和养分。
记者:有碰到过干不下去的时候吗?
何静:有啊,你们刚才也看到了,网络也没有,简直就是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天天早上6点钟起床然后开着皮卡车到四个基地巡视着,但是我觉得每天还是很充实。耐得住寂寞,离成功就不远了。两年时间,何静的天草柑新品种种植成功,进驻北京、上海等地大型超市,零售价达到每公斤24至36元,并出口俄罗斯、加拿大。何静不仅还清了300万欠款,还盈利千万。临澧县周边有200多位果农要求加入。
记者: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妈妈手里面失败,在你的手里面成功了呢?
何静:要把企业做大嘛,首先就是要做好产品,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把产品做好,然后再说营销、再说赚钱。
记者:自己现在脑海里有没有一个什么初步的规划,比方说是几年以后做什么,几年以后做什么?
何静:这两年内我会做幼果的精深加工,也就是生物萃取这一块,然后在2017年之后我会做体验式农业。正好省里有一次机会,去台湾考察农业对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回来之后我一定要做精致农业。
记者:你觉得这一路走来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何静:其实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我们往往不能因为看到希望去坚持,而要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这是我这几年就是6年吧,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所感悟出来的。何静也坦言,自己不想做“女强人”。
何静:也是错失了一段很美好的感情,也可能是因为我比较太忙了,对方也很优秀,他可能觉得我太忙了,然后可能他想要那种相夫教子型的吧,唉呀,说到我伤心处了。
记者:那以后怎么办呢?
何静:我是打从内心底地想带动这周边的老百姓,特别是一些橘农们嘛,发家致富,这是我现在最想要去实现的。
潇湘女性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本站文章,请联系本站,否则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