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故里”高扬质量旗帜

23.11.2016  22:38

      2014年12月,湖北黄石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成为继宜昌之后该省第二家获此殊荣的城市。

      黄石市以此为契机,将质量发展战略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核心战略,坚持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7月,湖北省政府通报2015年度全省质量工作考核情况,黄石市再次被评为优秀等次,成为该省唯一连续14年荣获全省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的市州。此外,黄石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经济转型示范城市等称号,下辖大冶市也荣获了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当前,黄石上下正围绕质量强市创建工作,以“质量黄石,引领转型”的城市质量精神为指引,以规划升级、质量提升、品牌创建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质量锻造历史荣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唐朝诗人张志和歌咏黄石美景的一首千古名句。

      黄石,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东南部,是一座文明古老而又美丽年轻的城市,我国中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港口城市。1950年建市,为当时湖北省两个省辖市之一。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现辖一市一县4个城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其中城市人口70万。

      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工业文化底蕴深厚,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的美称。早在商周时期,黄石的先人们就在这里开采鼓铸,大兴炉冶,留下了蜚声中外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世纪80年代,两湖总督张之洞设立铁政局,在黄石建立大冶铁矿和炼铁厂,并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揭开了近代中国冶金工业的第一章。1907年兴建的华记水泥厂,曾号称“远东第一”,而如今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已跨入全国重点企业行列。

      黄石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一度非常丰富,建市以来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300亿元。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从近代铁港到现代钢城,工业文明贯穿黄石历史发展的脉络。其境内拥有全国十大特种钢企业之一的湖北新冶钢,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销量第一、世界前三的压缩机生产商东贝,全国十大名牌西服之一的美尔雅和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劲牌等骨干企业,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8大主导产业集群,全市百亿元企业4家,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跻身中国500强,华新、东贝、锻压分别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东贝、新冶钢、劲牌3家企业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居全省市州第一名。

      当前,黄石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资源城市转型“试验田”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纵观黄石至今,可以说它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质量发展史。

      质量催生发展战略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黄石,这个老工业基地在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工业原材料的同时,由于长期连续不断地开掘,其自身也走到了“矿竭城衰”的边缘。

      2008年,黄石市和下辖的大冶市分别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成为全国唯一的市、县“双试点”。黄石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高度,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大胆决策将质量强市战略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核心战略,以标准引领、精品名牌、技术创新3个子战略为支撑,全面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加快黄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为此,“十二五”期间,黄石市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四个全面”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全面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发展战略,有力促进了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全市质量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部门履职能力明显增强,企业主体积极性得到提高,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整体质量水平大幅上升。为此,该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质量兴市战略的决定》《黄石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方案》《黄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黄石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文件,质量兴市工作被列入《黄石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并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30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

      进入“十三五”,黄石市将质量兴市战略升格为质量强市战略,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黄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和《黄石市市长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制定了全省首个地方大质量发展规划——《黄石市质量强市专项发展规划》,将质量强市建设工作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成立以市长为组长,以县市区政府以及质监、发改、经信、财政、城建、商务、环保等30个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质量发展目标。

      尤其是2013年以来,新一届黄石市委市政府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市委书记周先旺指出:“黄石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其基础就是质量。”2015~2016年,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连续两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去年12月3日,黄石市高规格召开全市质量大会,湖北省质监局局长王兴於、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市长董卫民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全市正在创新“三大机制”(质量发展、考核、服务),实施“六大工程”(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质量创优、服务质量满意、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平台创新、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推广),实现城市质量发展战略方案化、方案项目化、项目具体化。

      作为政府质量主管部门,黄石市质监局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竞进提质、以质为帅、量质兼取,大力实施“12345”工程。即:一个目标,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两个保障,强化党风廉政和行政效能建设;3个基础,夯实质量技术、工作管理和事业发展基础;4项措施,落实组织、队伍、作风和制度建设等措施;5个提升,实现部门地位、队伍素质、工作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建立和完善质量工作考核指标体系,从城市质量发展战略、质量文化、质量基础等11个方面,对59项指标进行分解,明确了111项工作任务以及责任单位、完成时限,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社会监督”的质量责任体系。 

        据黄石市质量强市办公室主任、市质监局局长柯尊强介绍,质量强市战略的全面实施,使黄石成功实现了转型发展,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为:经济指标实现“双提升”(人均GDP、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16.4%),资源能耗实现“双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量、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52%、10.84%),经济效益实现“双提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3%、4.2%),需求结构实现“双优化”。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在报道黄石市成功转型时这样写道:为全国118个资源型城市攻克转型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样本。

      质量成就今日辉煌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质量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必须打牢过硬的质量发展基础。

      近年来,黄石市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强化标准、计量、质量、品牌和检验检测技术等质量发展基础建设,为质量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就了今日的辉煌。

      秉持一种理念:标准是一切质量的基础,当今世界谁抢占了标准,谁就抢占了“话语权”。黄石市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质量强市,标准先行的理念,用标准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骨干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与制定,抢占技术标准制高点,掌控“游戏规则”。截至2015年,黄石市已建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5个,国家级服务示范项目1个,省级服务示范项目3个;全市企业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74个,行业标准92个;全市获3A级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家,企业标准化覆盖率达99%以上。大冶有色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国字号”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工作走在了湖北省前列。如:黄石市会同上海、广州等8个全国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共同发起建立全国首个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经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批准,黄石市入选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这是继获得全国中小商贸企业服务平台、全国内贸流通改革综合试点后,在商贸流通领域获批的第三个“国字号”试点项目。湖北宏维物业管理公司打造了全省唯一一家国字号居家物业服务模式品牌,获得国家级物业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该市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顾客满意度测评中心合作,建立了以产品、工程、服务和公共管理质量等为主体的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纳入质量工作考核,倒逼各部门围绕市民满意度为中心开展工作,建设市民满意的鄂东现代化大城市。 

        实施一项战略:黄石市将实施精品名牌战略作为建设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黄石市质量兴市战略发展纲要》《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升发展质量的意见》,建立完善了名牌和商标培育机制,培育了一大批卓越的企业和产品。劲牌、华新水泥两家企业被列为国家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大冶经济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保健酒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市5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4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个产品综合竞争力居国内第一。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4件,湖北省名牌产品81个。湖北新冶钢、劲牌公司两家企业品牌价值分别达到20.14亿元和70.46亿元。

      2015年,全市名牌企业实现产值853.38亿元,资产达到1144.65亿元,实现利润25.33亿元,上交税金34.55亿元。在日前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榜上,黄石大冶市排名第90位,比2013年进了10个位次。

      打造一个中心:近年来,黄石市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倾力打造以特殊钢质检中心为重点的技术机构和公共平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截至2015年,全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累计投入6000万元,取得了三大成就。一是建成国家特殊钢质检中心。该中心2011年获批筹建后,黄石市政府划拔土地约3.4公顷、投资5000万元,去年9月底竣工。中心具备检验检测、培训咨询、研发创新、标准制修订、认证服务、产业聚集六大功能。二是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质量公共服务平台,代表为特殊钢、保健酒、制冷压缩机、有色金属、工业产品、矿产品、医学检验7家国家认可实验室,以及湖北省新型建材质检中心、湖北省环保计量检定中心。三是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研发平台。其中,有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强化一种意识:黄石市是老工业城市,支柱产业、重点企业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该市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一是开展质量诚信建设。定期发布质量信用“红黑榜”,指导企业公示质量信用报告,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树立黄石企业诚信形象。二是狠抓质量提升。每年指导100家中小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如随着建材行业市场低迷,铝型材企业大肆扩张,黄石市铝型材行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种现象,黄石市质监局严格履职尽责,向铝型材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大冶市相继发出两份督办函,指导该市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冶市很快制定了《铝型材产品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和《铝型材产品标识标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召开了铝型材产品质量整治与提升工作会议。经过专项整治,铝型材企业产品标识标注有了明显改善,大部分生产企业都能够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包装和标识,企业取证率100%,生产经营进一步规范,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强化质量强企意识。引导企业学习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近3年,全市共有22项群众性质量管理成果(QC)获评国家级优秀成果。仅今年,就有34项QC成果获评省级优秀成果,获奖数量在全省市州中遥遥领先。四是推动全民参与。通过举办卓越绩效管理培训班,建立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建市民质量监督团和开展质量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向社会各阶层普及质量知识,广泛动员全体市民共同参与质量强市创建活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黄石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征途一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敞亮。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