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加减法” 泥巴是这样蝶变成雕塑的
(“雕塑大作战”现场,两位雕塑家正在进行创作)
(湖南本土的雕塑家尹建辉正在认真作业。 以上图片由“雕塑大作战”直播小组 摄)
(美籍华人雕塑大师吴信坤。 资料图)
星辰在线10月3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岳珊) 10月3日,先导控股 城市梦想·2016中国(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雕塑大作战”真人秀直播落下帷幕,活动让普通市民游客接触到雕塑艺术的同时,也开始好奇,究竟雕塑是如何成型的,整个过程中都要经历哪些过程和磨练呢?
“其实,雕塑艺术就是一门做‘加减法’的艺术。” 美籍华人雕塑大师吴信坤说,正因为需要做“加减法”,所以在雕塑选材时往往采用质地比较细致的黄土。因为泥巴可以很好的塑像东西,制作完成后,可以根据不同的雕塑需求经过不同的过程处理。“比如,要做成陶瓷就可以直接烧,要做成青铜就需要翻模,要做成石头就必须翻石膏像。”
吴信坤说,目前雕塑行业中3D行业可以说是一项比较火的技术。通过前期拍泥塑形后,便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成各种不同材料的雕塑。
“以长沙雕塑节现场的作品为例,很多大理石、花岗岩材质的雕塑都可以通过前期制作小的模型,按尺寸放大制作。” 吴信坤说,但是泥塑则不行。“泥塑的制作需要按照1:1的比例进行,这也是后期翻模的需要。”
很多不太了解雕塑行业的人在观看雕塑过程时,往往会提出雕塑大概多久可以做完之类的问题。吴信坤告诉记者,雕塑其实是一门艺术创作的过程,正因为是创作,所以雕塑的创造性才是其艺术价值的真正体现。同时,雕塑的时间长短与作品的体量等因素息息相关。但是对于一名真正的雕塑家来说,产量并不是衡量他们成功与否的标准。“作为一个雕塑家,很多时候成就感就是来自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得到表达。”
吴信坤坦言,虽然雕塑从兵马俑时期就存在,但是中国的雕塑艺术一直以来都发展较慢。“当然,这与国家的综合国际和经济水平等内容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吴信坤说,这几年,通过长沙雕塑文化艺术节的举办,向世界传达的不仅是雕塑艺术的发展,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