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澄潭江陶氏家族《戒赌文》传承近300年
一边摆着文言文原文,一边摆着翻译过来的白话文,76岁的陶久觉跟澄潭江当地青少年讲解《戒赌文》。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摄
家训:
赌者,亡身丧家、奸盗贼害之所由起也……
星辰在线3月14日讯 (长沙晚报通讯员 余力 沈阿玲 记者 颜开云) “赌者,亡身丧家、奸盗贼害之所由起也……”赌博之危害,众所周知,古往今来,也不乏让人们远离赌博的各种劝诫,但像浏阳市澄潭江镇陶氏家族一样,以洋洋数百字的《戒赌文》作为家规家训,并且传承近300年,则并不多见。
担任澄潭江镇槐树社区陶氏“族长”30多年的陶久觉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陶氏先祖、进士出身的陶良瑜撰写《戒赌文》后,陶家曾成立“戒赌会”,设立奖惩制度,“不赌的奖谷子,赌博的家法伺候,用篾条打屁股!”
为正家风,进士陶良瑜写下《戒赌文》
在澄潭江镇的槐树社区,绝大部分村民姓陶,当地有个规模较大的陶氏宗祠。76岁的陶久觉在祠堂里一边翻阅族谱,一边告诉记者,明朝嘉靖年间,这一支陶姓先祖由江西迁徙至浏阳澄潭江。“经过各代先祖勤劳创业,陶氏家族发展至清朝康熙年间,子孙繁衍,家道渐昌。”
可惜“饱暖思淫欲”,后来族中渐渐有不少人沾染上赌博恶习。输光了家财,赌徒们又纷纷卖田换赌资,不久,祖先积攒的40余亩田地便被尽数输光,陶氏一下子家道中落。
清雍正年间,考取甲辰科进士,并授四川成都府金堂县正堂、江中仁寿县两邑知县的陶氏第七代先祖陶良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写下了语重心长的《戒赌文》。
“一迷赌场,则士不读而农不耕,工不佣而商不肆……”打开发黄的族谱,陶久觉一边读原文一边解释说,赌徒鬼迷心窍,不惜以父母妻室儿女的生计和性命去做赌注。“父因子赌而督责伤慈,子因父赌而怨怼失孝……赌之为祸有不可胜言者,呜呼!”这篇约600字的《戒赌文》落款时间为清雍正丁未五年,即公元 1727年,距今整整290年。
奖惩分明,不赌奖谷子赌博上“家法”
陶久觉说,陶良瑜写下《戒赌文》后不久,陶氏“光”字辈的几个妯娌牵头成立了“戒赌会”。“最初每家以3斤稻谷入会,每年结算一次。一年内,家中没有人参与赌博的,就可以获得稻谷4斤半。如果有人赌博了,不仅没收交出的稻谷,赌博之人还会被抓来用篾条打屁股。”
在此制度下,陶氏之前因赌博败光的田地逐渐收回,不到二十年,已积攒良田80余亩。“戒赌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不久才解散。
此外,陶氏每年清明、冬至还会在宗祠召开大会,“族长表扬勤劳孝顺的好人好事,也会点名批评赌钱偷盗的行为。”宣读《戒赌文》是一项惯例,还会商量对恶劣赌徒的处置办法。新中国成立以后,“家法”、私刑废除了,但陶氏宗祠会议惩恶扬善的主题没有改变,“批评教育为主,还是能起很好作用”。
淳化民风,“大爱澄潭”已成独特品牌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了防止赌博之风抬头,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76岁的陶久觉说,《戒赌文》是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瑰宝,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考虑到原文是用文言文写的,有些村民读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几年前族委会就请人将全文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并挨家挨户派发到社区的上千户家庭。
“澄潭江陶姓有1万多人,仅住在槐树社区的陶氏就有四五千人,这些年来没有发生过重大犯罪案件,沉迷赌博的基本上没有,务正业,才能心向善。”澄潭江镇党委书记陈训武说。
良好的家风既是一种示范效应,也与当地淳朴向上的社会民风相得益彰。建幸福屋场,村民积极投工投劳;修跨河大桥,企业老板无偿捐资;完善村组设施,党员带头无私奉献……如今,敬业奉献、友爱互助的“大爱澄潭”精神已成为澄潭江镇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