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4月24日将搬至黄兴片区

20.04.2016  13:04

4月18日,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图/记者华剑

  “马王堆”三个字,仿佛是一个带着温度的接头暗号。如果你听到这三个字,想到的是千年古墓和辛追奶奶,说明你是一个文化人。如果你听到“马王堆”,首先想到的是一卡车一卡车的蔬菜、价格便宜的螃蟹和海鲜、湿漉漉的地板、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么,你肯定是个地地道道的长沙人。

  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1991年5月开业。4月24日,它将正式停业,整体搬到黄兴片区。风雨20多年,长沙人与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有着怎样的情结?商贩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怎么搬?以后的菜场又是什么样?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马王堆搬家记”。

  作为长沙城东最大的蔬菜海鲜水产批发市场,马王堆是市民最接地气的去处之一。它伴随长沙市民20多年,是市民最亲切的“菜篮子”、“果袋子”。它虽然每天灰头土脸,却承载了我们很多难忘的回忆。

  可是,4月24日零点起,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将正式停业,整体搬至黄兴片区,变身为“长沙黄兴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从此将成为一段回忆、一段历史。无论是市民还是老经营户都无比留恋。本报记者储文静长沙报道

  道别

  以后想买便宜菜,可就绕远了

  4月19日下午,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地面泥泞、车辆混乱、人声嘈杂……不到5分钟,记者的小白鞋和裙子就已泥泞不堪。

  离市场停业还有几天,但除了大门口公布的告示,很难看出这是这个市场最后的背影。虽然到处都有禁停标志,但市场大门口依旧停着大大小小的大货车、小三轮、微型面包和私家车,穿制服的工人踩着三轮送菜车出出进进。市场内人头攒动。

  “市场要关门了,蔬菜赔钱卖……”走进市场内,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每个从市场里走出来的市民,都大包小裹。

  “我一直住在这边,这么多年了,隔三差五就来市场转一圈,就算家里没啥缺的也来,好像养成了习惯。”退休3年的孙娭毑住在人民东路,几乎每天她都会溜达到市场。如果是夏天,她6点就起床赶早市,买本地黄瓜、茄子,便宜又新鲜。“我们的儿孙都吃这里的蔬菜、水果长大的,我们对它充满感情,听说要拆了,很不舍,以后想买便宜菜,可就绕远了。”听说要搬迁了,老两口经常到市场转一圈,只为再多看它一眼。

  留恋

  从小伙到了当外公的年纪都留在这里

  对于经营户来说,这个市场就是他们的家园。

  49岁的罗桂芝在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8区南17号门面经营着一个经营部,卖冬瓜和南瓜。看到记者,他热情地打招呼。“我在这里卖了20年菜了,还真有点舍不得。”

  罗桂芝是益阳人,1996年,他的第二个女儿刚出生,他就带着老婆孩子来长沙。罗桂芝以前卖过土豆、辣椒,现在只卖冬瓜和南瓜。“有的菜价起伏太高,容易亏本,相比冬瓜南瓜价格稳定,适合我这种保守型。”

  罗桂芝在菜市场附近租了房子,和老婆一起经营。从摆小摊,到有一间库房,再到后来扩充店面。夫妻俩虽然起早贪黑很辛苦,但生意红火,把两个女儿盘大了,还在老家买了房子。“从29岁的小伙到现在当外公的年纪,最好的年华和记忆都留在这了,毕竟在这经营这么多年了,说拆就拆,心里还真不得劲。”罗桂芝一边整理货物,眼眶却分明湿润了。

  期待

  希望到了新的市场,生意会更好

  与罗桂芝冬瓜店仅一墙之隔的生姜大蒜批发区,行情完全不一样。来自安徽的张红(化名)熟练地剥着洋葱,她2岁的儿子坐在旁边。

  这只是个露天铺位,顶上用编织布遮了起来。张红来菜场不过才三年。此前,这个铺位是她的公公婆婆在经营。如今,守摊任务落在她身上,公公婆婆和她爸爸负责进货和跑市场。“生姜大蒜的价格波动很大,我们去全国各地进菜,哪里便宜就去哪里。”

  张红和家人在市场附近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租金一年8000元。虽然并不愿意离开这里,但张红说也没有办法,等市场搬到黄兴镇,全家也还是会去那里经营蔬菜生意,因为这是家里的生活来源。“只是希望到了新的市场,生意会更好。”张红充满期待。

  声音

  市民张先生:马王堆菜市场主要是批发,有时买菜少点都不卖,还造成附近交通拥堵,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堵车。

  星沙某超市蔬菜采购员:虽然每天都要来这里批发蔬菜,但这里没有地方停车,市场秩序也较乱。搬走后,虽然远点,但如果配套设施做得好,我们也会去的。

  附近居民王女士:平时我们小区居民都来这里买菜,因为更便宜、品种也多,以后还真不知去哪儿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