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长沙县局五举措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长沙县国土资源局结合工作实际,立足长沙县城乡一体化建设,采取五项举措支持县特色小镇建设。
一是强化规划保障。长沙县金井、开慧、果园等镇原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偏紧,规划布局偏乱,无法满足特色小镇对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需求。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制约,长沙县局积极协调省市国土资源部门,于2013年启动了金井、果园、开慧、路口4个特色小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四个小镇的用地规划布局,并争取到省厅追加建设用地规划指标9600亩,有力保障了特色小镇建设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
二是强化用地支持。为充分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按县内建设用地年度计划15%以上的比例确保特色小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项目用地需求。认真落实设施农用地发展政策,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严格落实市政府土地流转建设用地配套政策,按流转总面积3%的比例配套建设用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长沙县特色小镇果园镇双河村2012年被批准为省厅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村,村项目区用地面积550亩,项目通过腾退的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明确将土地增减挂钩置换用地土地收益全额返还,用于项目区内农民建房、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按照户均1.2亩宅基地的标准实施集中居住,将节约的250多亩建设用地指标在县内其他乡镇进行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将原有宅基地复垦为耕地。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推动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既节约了集体建设用地,增加了耕地面积,又解决了农村公共资源配套难、农民居住品质低、农民住房无资产价值等问题。
四是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按照《长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作实施意见》,在满足农民集中居住点用地指标、规划布局的同时,加强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并通过合理限制审批单独村民建房、打破村民组与组之间的限制、货币补偿等办法,规划建成了开慧镇开明村、金井村金龙村、路口明月村等一批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集中居住点。
五是创新土地整治模式。采取“以补代投”的形式,于2010年在春花镇宇田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上进行土地整治试点工作,将春华镇宇田农业合作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作为补助项目来实施,开创了长沙县规范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行为的新篇章。2014年建成的长沙县金井镇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突破了农村土地整治以增加耕地数量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模式。新增加了表土剥离与回填、生态沟渠、生态田间道路、生态净化系统、生态景观等内容,将项目打造成旱涝保收、生态优质的高标准农田。从春华镇“以补代投”到金井的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长沙县土地整治项目的创新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媒体的高度认可和推广,提升了长沙县特色小镇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