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火车站近40年风雨变迁 曾是全国第二大火车站

27.05.2016  11:32

从1977年的全国第二大火车站,到长沙城永恒的经典地标

火车站:熟悉的火炬和钟楼

如今,长沙火车站已逐渐褪去客流中心的光环,但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雨,它已成为长沙城永恒的经典地标。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吴鑫矾 实习生 罗惠

夜幕降临,长沙火车站依然灯火闪烁,车来车往。站前广场,一群游客摆起各种姿势,咔嚓一声,车站高耸的钟楼、钟楼上的“红辣椒”火炬,以及那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被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长沙火车站于1977年建成通车,当时是全国第二大火车站。随后,周边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人气也很快聚集,火车站周边迅速成为长沙城的黄金地带。如今,高铁已成为出行首选,长沙火车站已逐渐褪去客流中心的光环,但经过近四十年的风雨,它已成为长沙城永恒的经典地标。

建设 4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劳动

1911年,小吴门火车站建成,它是长沙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京广铁路老线与市内主干道有七处平交,严重阻碍交通,急剧增加的客流量也使老站不堪重负。1974年起,新长沙火车站建设开始筹备工作。1975年,铁道部正式批准长沙新客站的建设,选址于长沙东边的一片郊区。

当时长沙建设新车站更多的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时任长沙火车站副站长龚顺元说,“车站大厅要挂毛主席像,就把画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像的艺术家请来了;贵宾室要布置国画,就请到了著名画家关山月。

根据《长沙铁路车站建设工程提纲》记载,长沙铁路车站共计有10多个项目,相当于四座湘江大桥的投资总和,工程量巨大。对于新站的建设,长沙市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城区居民,几乎都参加了火车站的义务建设。据1977年长沙车站通车典礼大会上的指挥长讲话稿,全市广大人民参加建站义务劳动有40多万人次,各有车单位支援车站运输材料物资30多万吨。

1977年7月,长沙火车站建成通车,落成典礼被特别安排在国庆节举行。国庆当天,长沙火车站前坪聚集了上万人庆祝,甚至还有一些外地游客特意坐火车过来参观。

火炬 直立体现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从五一大道远眺,老远就能看到火车站高高的火炬,那火红的颜色和直立的火焰像极了湖南人爱吃的辣椒,所以不少人又亲切地称它为“红辣椒”。而对于外地人来说,这已成为长沙的特征,不少人坐火车来长沙,即使未见“长沙”二字,但只要看到这个火车站,就知道自己到了长沙。

这个方案是时任铁道部长万里在16个设计方案中亲自参与遴选出来的。”曾担任长沙市城市建设局副局长的周瑞生说,这个方案主要结构是“方盒子+钟楼+火炬”,方盒子是指下面的主楼,钟楼是为了方便大家看时间准时乘车,火炬则是为了体现长沙元素。

周瑞生介绍,火炬这一元素有比较特殊的政治意义。湖南是毛主席的家乡,长沙又是毛主席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火炬代表“星星之火”的源头,体现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周瑞生回忆,这个火炬的设计还有一个小插曲,即火苗到底朝哪个方向让大家绞尽脑汁。新火车站坐东朝西,如果火苗朝东,会被认为是“西风压倒东风”;如果朝西,朝向就和车站大门一样,不美观;如果朝北,直指北京不妥;如果朝南,则与中央“背道而驰”。2个多月后,火苗最终确定为朝上,体现“风平浪静,国泰民安”。

钟楼 GPS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校时

东方红,太阳升……”昨日下午,《东方红》乐曲响彻火车站广场,并伴随着“当、当、当”三次打点报时。为方便旅客看时间准时乘车,长沙火车站的钟楼已精准报时近四十年。

我们有一支团队专门负责对时,从最初的听广播对时,到现在的卫星定位自动校时,确保火车站时钟的准确。”广州通信段长沙通信车间相关负责人说,在刚建成时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工作人员用收音机收听广播,根据当时天津报时台的播报来确定时间。90年代初开始,根据电视上的时间进行调试。中央台整点会有时间显示,工作人员便选择在整点进行对时。“2013年,钟楼时钟经过了建成以来的最大一次维修,在保持钟面外观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了多项国内最新技术,控制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GPS卫星定位系统自动校时,确保极少出现误差。”该负责人说。

如今,随着沪昆、京广两条高铁动脉在长沙交会,高铁成为了长沙人出行的首选,长沙火车站逐渐褪去客流中心的光环。不过,长沙火车站仍然是长沙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路过此处的人,都会看一看钟楼、对一对时间,已经成为生活在长沙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