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治水兴水惠民生 人水和谐润星城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湖南水利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着力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水利事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水利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从今日起,湖南水利网将持续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湖南水利迎十九大系列宣传报道”,敬请期待!
党的十八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五位一体”的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四个方面,以“一江六河”治理为核心,着力抓好防洪保安、安全饮水、河湖连通、水环境治理和湘江库区管理等重点工作,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节约高效的供水保障体系、水清岸绿的流域生态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保障和支撑。
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湘江长沙城区段两岸防洪大堤按100-200年一遇标准完成建设78.8公里,城乡堤防完成达标建设235公里。结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配套建设,对库区近200公里大堤进行了护岸,对140处泵站进行了扩容提质改造。防流域洪水、城区防内涝、山洪灾害、水工程突发险情应急等预案全面完善,防灾减灾指挥控制和科学决策能力不断提高,战胜了2017年特大洪涝灾害和2013年持续特大干旱天气的袭击,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农村水利建设不断推进
全面推行水利建设“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新举措,各级投入和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掀起水利建设热潮。累计完成山塘清淤扩容28.2万亩,沟渠疏浚10304公里,小型机埠更新改造529处,小河坝更新改造1431座,小型灌区管道输水200公里,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25座,境内主要灌区干渠全线疏通,很多几十年的末端渠系实现通水,农田水利“毛细血管网”逐步发挥作用,水利基础设施集中建设进入攻坚收关和转型升级阶段。
水环境治理成效凸显
开展河道及砂场综合整治,拆除库区非法砂场140家,清退采砂船40条,新建6家大型砂石基地,采取国内首创的封闭式工厂化生产,全面规范砂石生产、经营秩序。水利部向全国推广了长沙经验,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河道采砂管理现场会。开展“一江五河”综合治理,开展河滩清理、河道清淤清污、岸线修复和堤岸覆绿工作,彻底根治河道种菜,清理岸滩垃圾3万余方,清理淤泥10.8万方,完成生态披绿7000余亩。加强截污治污,完成了“一江五河”105个排水口截污改造。
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3年长沙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7年以93.5分高分优秀等级通过水利部技术评估。推进浏阳河、捞刀河、沩水、龙王港、靳江河、圭塘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启动了雷锋湖—龙王港—梅溪湖水系、圭塘河生态引水和大众垸水系等10余条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8条,使城市内河成为水清景美的滨水风光走廊。启动洋湖湿地、西湖、月亮岛等8个水利风景区、10个城市内湖、13个核心洲岛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望城半岛水利风景区、洋湖湿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一步彰显了长沙“山、水、洲、城”特色。
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实施水库山塘扩容增蓄工程,长沙市共有588座病险水库、20处大中型水闸完成除险加固,25万余亩骨干山塘完成清淤扩容,新改扩建白石洞、铁冲等水库和沩水、水渡河等水闸,蓄、引、提水量由四年前的21亿立方米提高到30亿立方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推行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连续两年在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得分位于全省第一,2014年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城市。
水务发展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强化制度护水,加强立法管理,出台《长沙湘江库区管理办法》等各类涉水法规制度50余项。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境内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335条河流、632座上型水库、5公顷以上湖泊及城区内重要水域81处均实行河长制,全市共设置市级总河长及河长8名,县级总河长及河长90名,乡级总河长及河长621名,村级河长3000余名。加强水管理单位能力建设,全市90个乡镇水管站建成了标准站,基层水利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桐仁桥水库管理所被评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示范单位,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属工程管理单位。成立了湘江库区管理委员会,升格了水务综合执法支队,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更加开放、运行有效的水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长沙市城市防洪工程潇湘大道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
国家水利风景区——长沙洋湖湿地
长沙的“第二水源地”——浏阳株树桥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