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国赛首金是这样炼成的
24.06.2016 02:19
本文来源: 长沙市教育局
来源: www.csedu.gov.cn
2016年6月17日,湖南省教育厅召开的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表彰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情况通报会上,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校长罗伟光作典型发言,这也是湖南省唯一一所作经验交流的中职学校。2016年5月举行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学校收获了1金3银3铜的优秀成绩,为湖南省中职学校收获了10年来工科类专业的第一块金牌。这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丝”不苟大国工匠初具气象
一丝是多少?0.01毫米。
在机械专业中,车工、钳工都精确到“丝”,每一个操作工序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步骤,要想出一个合格品,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分毫不差,只有耐得住寂寞,耗得了时间,方能成大器。
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223班学生彭星作为湖南省中职车加工技术的选手之一,在训练期间,被铁屑溅伤了手指,鲜血直流,他仍咬牙坚持训练。一年训练下来,留下的是累累的烫伤,磨出厚厚的老茧。在国赛中他最终夺得银牌,创造了学校历史上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国赛金牌获得者谢鹏,训练时为了能快速维修好功能板,把五块功能板的图纸都背诵了下来,每一块功能板上关键元件(最少的有50多个,多的达200多个)的引脚电压也熟记于心。湖南省中职首块工科类国赛金牌就是这样打拼出来的。
名师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娴熟的操作技能,“甘于平淡”的智慧,“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朝夕不倦”的勤奋等优秀品质更是不可缺少。
为了赛出最优秀的成绩,学校的节假日已然变成了“训练日”,师生日以继夜地持续奋战,难关一次次得以攻克,技术一天天变得娴熟。伍育胜老师的妻子因病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他的照顾;汪平、刘淑辉两位老师家有幼子,平时还有大量工作和课程;龙小平、全胜老师小孩今年中考,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还有很多类似情况的指导老师们,为了学校工作,他们天天指导学生训练,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按照学校要求,每年寒暑假专业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学习,同时,学校从合作企业中聘请知名的专家、技师到学校对教师进行“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升。
能工巧匠训师资“扶上马送一程”
一所职业学校如果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教师。目前学校共有全国职教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0人,大师工作室8个,一大批新型的“双师型”教师,成为了高新工程学校教学质量的护航人。
电子信息专业组长朱世民立足实践,大胆创新,带领学生鼓捣出了一系列发明,省车工大师方细飞把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带进了课堂,电子专业大师李月虹的楼宇智能化专业教学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校企双渠道培养教师,发挥了‘鲇鱼效应’,激活了整个教师队伍,给专业教学带来了活力。”学校校长罗伟光说道。该校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传、帮、带”蔚然成风,人人苦练教学水平,个个争做能工巧匠。
杨明辉、李铁光等职教名师团队通过“扶上马送一程”,亲身示范、过程指导等方式,已帮助的10多名年轻教师都成为了学校的教学骨干,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1%。有大师,才有名校,才能培养未来栋梁。
风华60“中职名校 工匠摇篮”长沙市中职名校系列报道之五 链接地址: http://www.icswb.com/newspaper_article-detail-185653.html
本文来源: 长沙市教育局
24.06.2016 02:19
香港科教代表团访湘 推动湘港两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许达哲会见 李微微主持省情推介会
湖南日报12月2日讯(陈昂昂 冒蕞科学技术厅
童旭东会见香港应科院一行
12月2日,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