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推进住宅产业走向千亿级

20.05.2015  13:53

记者 李妮 向辉 报道

明天(5月20日)开始到22号,全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和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技术交流会将在长沙召开。目前全市已有3家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企业,预制构件年总产能即将突破千万平米,正在努力迈向千亿元级绿色产业集群。

(一)洋湖蓝天保障房:装配式作业打造绿色建筑

作为湖南省采用装配式建筑体量最大的绿色建筑,眼前这片拔地而起的洋湖蓝天保障房一期6栋房屋,从施工到交房仅用了15个月时间,比传统建筑工法减少整整2个月施工期。而工业化建筑带来的好处并不只是工期缩短,生产过程中极大减少建筑垃圾、扬尘噪音,更好解决传统建筑方式中普遍存在的房屋渗漏、隔音差等“质量通病”,这些都是工业化建筑显示出的强大优势。

蓝天保障房项目负责人 曾建龙:工业化建设方式,让我们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现场施工人员,更加便于生产管理。

(二)远大住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实况】远大住工厂房施工现场

要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就要借助装配式建筑方式。何为建筑装配式?借用远大住工的建设理念来说,就是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通俗的说,就是在工厂内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就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再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而这种工业化方式真正实现了五大变革:

将建筑业从手工时代变为机械时代

把工地变为工厂

把施工变为总装

将农民工变为产业工人

将技术工人变为操作工人

作为中国建筑工业化开拓者,目前远大住工在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建成12家世界一流的绿色建筑研发制造基地,建筑工业化率达85%以上,已实施工业化建筑逾1000万平方米。

远大住工总裁   唐芬

     

(三)数说长沙:住宅产业现代化实施面积近千万平米

长沙市住宅产业现代化起步于1996年,至2012年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体系基本成熟,2013年期开始大规模推广,长沙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大力扶持住宅产业化发展,并于去年颁布实施《关于加快推进两型住宅产业化的意见》。目前,长沙市已经形成包括远大住工、远大可建、三一重工在内的3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住宅产业现代化实施面积近千万平米,涵盖保障房、棚户区改造、商品房、酒店等项目类型。

而根据住建部住宅产业化“十三五”目标,到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50个左右试点城市,建成10个左右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目前,深圳、沈阳、济南等8个城市已被批准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长沙也正在积极创建中。

传统建筑制造还停留在原始的劳动密集型阶段,不仅成本高、资源浪费大,还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背道而驰。而住宅产业化能在工时和成本上得到最大化精简,产品质量也可得到严格监控。作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沙目前正加速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随着新一轮招商引资、腾笼换鸟的建设热潮逐步兴起,长沙住宅产业化将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