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中国地图上,长江经济带犹如一条绵延数千公里、横亘东西的“巨龙”,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主轴之一。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提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长沙和武汉、南昌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之一。
湖南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综合新华社、潇湘晨报记者梁美兰
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如何舞得更好,《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这项国家重要战略的基本遵循。
9月11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纲要》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长江经济带覆盖11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纲要》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有多项重要意义:
有利于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有利于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增强长沙中心城市功能
《纲要》对湖南或长沙有何定位?
记者注意到,《纲要》中提到了“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概念。其中,“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极”,主要是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在产业和经济发展方面,《纲要》提出,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成都、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在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方面,《纲要》提出,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发挥合肥、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大城市对地区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省份,湖南正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致力于挺直“龙腰”、打造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早在2015年5月,湖南就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通江达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全面治理“一湖四水”等任务和目标。
一轴
“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引导人口经济要素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集聚,推动经济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发展,实现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两翼
“两翼”是指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南翼以沪瑞运输通道为依托,北翼以沪蓉运输通道为依托,促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强长江重要支流保护,增强省会城市、重要节点城市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夯实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基础。
三极
“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充分发挥上海国际大都市龙头作用,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国际化水平,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加强湖泊、湿地和耕地保护,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成渝城市群。提升重庆、成都中心城市功能和国际化水平,发挥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发展,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多点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环保热词
绿色生态廊道
《纲要》明确: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生态功能分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强化水质跨界断面考核,推动协同治理,严格保护一江清水,努力建成上中下游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绿色生态廊道。
□湖南举措
以湘江治理为突破口
如果说长江是一条美丽的珍珠链子,那么其串联的江河湖泊就是链上的珠子。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坐拥着湘江、洞庭湖等多片重点水域。
湘江是湖南的一条母亲河,合理利用和保护她历来是湖南的重任。从2013年起,湘江保护与治理被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滚动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水质水量奖罚)暂行办法》、《湖南省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关于在湘江流域推行水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长沙市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多个地方法规、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为湘江越变越清保驾护航。
如今,湘江治理与保护走进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湖南的治水理念得到进一步升级: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为突破口,带动“一湖四水”和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治理。 记者梁美兰
产业热词
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纲要》明确: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强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技术产业化和应用示范,联合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
□湖南举措
构建一批千亿级智慧产业集聚区
“对接国家2025年制造业发展规划,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力争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中占据高端位置。”湖南省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邓子纲表示,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在特定区域聚集和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培育发展一批“智慧产业”,促进产业链形成“微笑曲线”。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势领域,着眼新兴市场需求引领,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物联网对接为抓手,着力创新核心关键技术,实施智慧产业集聚工程,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智能产业体系,构建一批千亿级智慧产业集聚区。
记者陈张书
湖南汽车产业呈网状辐射发展
相比十年前,湖南汽车产业已不再是单兵单点发展,“自2013年以后,汽车制造业已成为全省新兴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越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湖南省统计局工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湖南汽车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劲增31.6%,中国汽车产业第六极已呼之欲出。记者从省经信委了解到,目前全省拥有整车生产企业51家,年生产、改装能力达200万辆,产品涵盖轿车、载货车、越野车等8大类别,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350余家。
伴随着湖南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湖南新能源汽车也是新军突起。湖南汽车产业群正以网状辐射的方式快速发展。 记者毛传
长江文化基地
《纲要》明确: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支持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鲜明特色的长江文化基地。
□湖南举措
湖南文化产业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十强
8月24日,2016年全球出版企业50强排名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发布,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再次入围,以第六名的排名,傲视所有入围的中国出版企业。
一个企业的品牌和影响,往往能够赋予其所在的地域以相关的形象,就如出版、广电、动漫、演艺等文化领域诸多企业的烘托,湖南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
统计显示,2015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约1714.12亿元,占GDP比重5.9%,同比增长13.2%,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湖南连续3年进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强。
湖南文化产业有何发展目标?湖南“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努力将湖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