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扎实推进百姓身边的“两型”民生实事建设

29.09.2016  17:07

 

 浏阳官渡小镇生态环境美如画 李革 摄

  油烟净化

  垃圾分类

  望城区桐林坳社区 谢望东 摄 唐婷 曹再兴 李强

  什么是“两型”?

  甘甜的水质、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这是人们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朴素愿望和终极追求。

  建设两型社会,实现永续发展,既是民声,也是民生。湖南以民生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更加便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两型社会建设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作为长株潭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核心城市,长沙市聚焦率先建成“两型引领之市”的目标,始终注重将两型社会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扎实推进老百姓身边的两型民生实事建设,书写出一幅民生更爽的两型答卷。

  “两型建设根植百姓生活、影响百姓生活。当纸上的两型、空中的两型,真真实实变成了生活中的两型、身边的两型,两型社会建设就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长沙市两型办党组书记、主任彭鉴西如是表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沙“两型”的民生故事。

  油烟治一治 空气净起来

  ——率先探索餐厨油烟净化治理新模式,提升城市洁净形象

  正是傍晚时分,长沙市芙蓉区恒达社区教师一村罗爷爷家里,饭菜香气扑鼻,却没什么油烟味。

  “以前一顿饭做下来,我家婆婆子就被油烟呛饱了。政府给装了高效油烟净化机之后,你看,现在油烟分离了,烟气净化了,厨房变得清新起来了。”罗爷爷看着正在厨房忙活的妻子,笑得十分开心。

  作为老旧小区,恒达社区的房屋建筑没有排烟管道,绝大多数家庭使用的是老式排气扇,平时在家里做个饭、炒个菜往往被油烟呛得鼻涕眼泪直流。

  餐饮油烟污染的不仅是厨房,还是城市污染的重要源头,对PM2.5的“贡献率”达到10%-15%。外置油污管道使老旧居民楼到处都是“油鼻涕”,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且存在火灾安全隐患。油烟扰民随处可见,长沙市油烟投诉占全市环保投诉总量的40%左右。

  群众的痛点就是政府要解决的焦点。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法,对餐饮油烟净化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长沙市两型办牵头组织有关方面,协同芙蓉区率先在全省启动餐厨油烟净化治理试点。

  芙蓉区荷花园街道恒达社区是长沙市餐厨油烟净化治理的首个试点社区。今年5月,罗爷爷和恒达社区20多户居民一起告别老旧的排风扇,装上了全新的净化抽油烟机。

  开展餐厨油烟净化虽是便民利民的大好事,却不是一件容易实施的事。

  “取得居民信任是关键。”恒达社区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居民接受这个“新事物”,街道和社区使出了“浑身解数”:反复征求居民意见,反复上门开展工作;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餐厨油烟治理大讨论;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排练餐厨油烟治理情景剧;组织设备供应方开展现场产品技术介绍……一圈实地演练下来,社区居民纷纷“点赞”,很多街道和社区主动要求列入试点范围。

  “经过第三方检测,改造后的净化设备油烟排放值不仅远远优于传统的抽油烟机,也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值。”随意走进恒达社区的几户居民家庭,屋内清清爽爽,外墙干干净净,绿树掩映下的老社区别有一份整洁、温馨氛围。恒达社区主任戴红霞介绍餐厨油烟治理前后的变化:“以前搞房屋立面改造,过一两年,厨房外墙又满是油污。这次油烟改造后,不仅空气变好了,厨房外墙也不再有油污,就连房子都升值了。很多居民看到环境改善了,想卖房的现在都不卖了。”

  截至目前,芙蓉区已在试点区域居民家庭改造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050多户。下半年,开福区的试点即将启动,明年起将逐步向全市全面推广。

  餐厨油烟的治理,有效减少了油污排放,带来了空气质量的好转。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长沙市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0天、优良率为74.6%,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天。这个夏天,“长沙蓝”频频刷爆长沙人的朋友圈。

  垃圾分一分 环境美起来

  ——启动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试点,破解“不愿分”“不会分”“分了白分”难题

  晚饭后,家住岳麓区咸嘉新村社区的刘奶奶将一袋贴有二维码的垃圾娴熟地扔进分类垃圾桶。

  “二维码上记录着我的信息,一刷就知道是我扔的,还产生积分,可以去超市兑换商品。”刘奶奶高兴地说。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2000年,我国启动首批垃圾分类试点,16年过去,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义有了较好认识,但居民“不愿分”、“不会分”和“分了白分”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垃圾分类的探索还仅是开始。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长沙要率先建成“两型引领之市”,必须突破垃圾处理这个“顽疾”。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长沙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生活垃圾智能分类”新模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为载体,运用智能化的垃圾分类设备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调动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咸嘉新村社区是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和长沙市两型办精心培育、重点打造的省、市两型示范社区。省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管委会领导在视察社区时,充分肯定了其系统集成两型元素,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油烟治理等两型措施的做法,并要求社区“文火慢炖出精品”,真正建成两型社区的典范。

  走进咸嘉新村,就看到一台高约2米的垃圾智能分类回收机,回收机显示屏上出现一个生动的漫画图示,引导居民将干垃圾(塑料、铁皮、玻璃、报纸等)、湿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电池等)分类投放在不同的箱体中。居民投放时,在回收机上输入手机号码,马上得到一张二维码,贴在垃圾袋上。回收人员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平台轻轻一扫,就可获得这位居民的注册信息,并按照投放垃圾的市场价值给予相应积分。

  “虽然分类投放了,但垃圾收运车一来,又把分好类的垃圾打到一堆去了,那分类还有什么意义?”面对一些居民的疑虑,长沙市给出的答案是“各个击破”——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环节分类:可回收垃圾由智能分类回收机和专业环保公司分类收运,厨余垃圾由餐厨垃圾处理公司集中收运,大件废弃物由专业环保公司预约回收或社区专场回收,旧衣物与有关慈善机构对接专门收集,有害垃圾由智能分类回收机回收并由专业公司收运处置。

  垃圾分类行为的引导,蕴含的是绿色理念的传播。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解决了“居民不会分”的问题;通过市场激励手段,解决了“居民不愿分”的问题;通过大数据精细化管理,实现回收分类全覆盖,解决了“分了白分”的问题。长沙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试点探索,让垃圾分类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真正实现了垃圾全分类、资源全回收、过程可追溯,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经验。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智能分类设备已经覆盖了全市近4000户家庭、居民约2万人,分类回收生活垃圾200余吨。

  养猪变一变 乡村靓起来

  ——治理农村生猪养殖污染,绝不站在垃圾堆上数票子

  从长沙市沿福元路向东行驶约70公里,就进入长沙县金井镇的惠农村。村子南边,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村子北面,一泓水库,碧波荡漾。清新的空气,让人忍不住畅快地来一个深呼吸。

  惠农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省环保厅授牌的“省级生态村”,村里森林覆盖率达54%。

  但谁能想象,几年前,这里猪粪成堆,污水横流。

  惠农村有3000多村民,以前,养猪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高峰期村里生猪养殖场年出栏1万多头,农户散养生猪“遍地开花”。钱包是鼓了,但问题也来了:绿水成了黑水,到处臭烘烘的,严重影响环境。

  在艰难的抉择中,惠农村的乡亲们义无反顾地退出规模养猪,转型种植吊瓜。赶走猪娃娃,种出“金瓜瓜”,目前,全村吊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产值超过300万元。眼下正是吊瓜成熟季节,沿着柏油马路进村,路两边尽是绿色“帐篷”,里面点缀着或红或黄的吊瓜,成为了一道美丽风景线。

  惠农村的故事是长沙农村的一个真实缩影。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等均为传统养殖大县,饱受畜禽养殖污染之苦。污染的农村留不住乡愁,垃圾堆上数票子不是幸福的滋味。近年来,长沙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作为清洁低碳技术推广的重点内容,打响了一场场以生猪养殖污染为整治重点的农村环境保卫战,在生态养殖和绿色发展中共建起一个个两型乡村。

  经过探索和实践,长沙县率先在全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成功推行三种畜禽养殖治污模式:对养殖密集区域推广经济实用的“改栏”模式;对中小型养殖户采用“猪—沼—果(渔、菜)”或室外生物发酵垫料饲养等种养平衡综合治理模式,进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大型规模养殖场均采用工业化治理模式,在路口镇、金井镇、福临镇建设3个有机肥料加工厂,进而达到室外零排放的效果。

  宁乡县建立监管协调机制,整合相关财政资金,实行禁养区养殖退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近两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治理了102家规模养殖场,治理栏舍面积20多万平米,减少粪污排放量70多万吨。曾经的养殖场变成了花园,水库和河流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浏阳作为湖南首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建设试点县,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工作范畴,划定禁养区、控养区、适养区,倡导养殖户利用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通过适度规模、生态养殖,已逐步建立起“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标准化养殖生产体系。

  ……

  失去的是污染养殖,得到的是生态养猪;减少了一部分无序的养猪,换来的却是家园的绿色。老百姓说:“青山绿水又回来了。”

社区“微治理” 居民“唱主角”
社区党员带领孩子们在社区的绿树上安装 “鸟巢”。星沙新闻网
24个项目签约 6大优惠政策公布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专题招商推介暨中国空港经济区星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