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城乡统筹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13.12.2016  17:12

  城乡统筹发展,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13年以来,长沙大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准实施扶贫攻坚,加快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绘就了一道道美丽乡村风景线。

  【关键词】 顶层设计

  构建“三环四廊”农业产业布局

  长沙以科学的顶层设计明晰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对接,城乡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城乡生态环境同治共享,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形成,城乡变得更加美丽宜人。

  实施路径

  规划引领城乡统筹发展

  长沙统筹抓好城乡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修订《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开展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形成“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全面对接”的规划体系。

  着力构建“一体两翼、众星捧月”的城乡融合空间和“三环四廊”农业产业布局。全市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融合,在岳麓区、长沙县、高新区实施“多规合一”、全域规划试点。完善中心镇(小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明确中心镇(小城市)的地位、职能、分工及其与周边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关系。

  同时,出台《长沙市村庄整治规划技术导则》,指导乡村在建筑、环境卫生、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村庄风貌、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等七大方面改善人居环境。

  多方支持重点城镇发展

  长沙认真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市委一号文件持续锁定城乡统筹发展,并出台一系列统筹城乡发展政策文件。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促进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

  重点建设5个小城市、5个中心镇、5个特色镇,对重点城镇在建设用地、资金投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户籍准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重点支持。

  【关键词】 农村环境

  “五美”乡村格局初步形成

  长沙100%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通上水泥路,所有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集蓄水、通航、交通、发电为一体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成。一大批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生活文明的美丽乡村逐步建成。

  实施路径

  长沙南北横线串联辐射近60个乡镇

  2013年以来,长湘、长浏、长韶娄等7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建农村公路3707公里,通村公路达13357公里,实现了100%的行政村和自然村通水泥路。

  特别是斥资373.86亿元,启动长沙南北横线建设项目,全长527公里,串联辐射沿线近60个乡镇和街道,将建成贯穿长沙南北的城市景观轴线、新型城镇化交通生态走廊和新的工业经济增长带,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实施农村公路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对农村道路路基、路面、危桥、窄桥进行全面改造和安保处理,实施农村公路市规连通工程2511.9公里,长沙县率先全省实现乡镇(街道)公交全覆盖。

  长沙获评全国农村生态环保示范城市

  长沙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6个、生态村7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1个。

  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禁养区规模养殖退出和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全面实施,新建改建无害化户厕4.06万座。

  对天然林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开展“三年造绿大行动”,完成绿化建设3.45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超54.8%;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长沙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态环保示范城市。

  长沙先后打造了沙坪、茶亭、书堂山、白沙、江背、灰汤和光明村、关山村等一批风景秀美、诗情画意的乡镇和特色村,初步形成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格局。

  特别是浔龙河生态小镇打造“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从一个省级贫困村蝶变为省级生态示范点,成为工商资本融入新型城镇化、打造美丽乡村的成功样板。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互联网+农业”成为农村新亮点

  长沙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蓬勃发展,近郊都市高效农业经济圈、中郊保障性农产品生产经济圈、远郊特色生态农业经济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

  “互联网+农业”成为农村新亮点,涌现农业网商900余家,1.7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在乡村大地,形成铜官、金井、莲花、花明楼以及白沙镇双冲村、丁字湾彩陶源村等一批特色景观旅游镇村。

  实施路径

  培育应用电商农业企业900家

  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应用电子商务农业企业900家,发展电商直销终端1500余家,宁乡县被纳入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浏阳获批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长沙农产品物流中心一期全面开业,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成功外迁,家禽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和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一期进展顺利。

  同时,发展农产品直销门店400余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将价廉物美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送到了社区和老百姓的餐桌。

  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550亿元

  长沙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会展农业、传统品牌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农业。2015年全市现代农庄达371家,其中国家五星级农庄5家。

  发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品牌优势,打造集研发、培训、技术服务、国际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国际种业交易中心”,隆平水稻博物馆开馆运行。

  长沙在全市布局建设了4个时鲜水果产业集中区和一批高标准有机茶园。宁乡花猪、罗代黑猪、浏阳黑山羊等特色品牌影响进一步扩大,浏阳金橘、大围山梨、沩山毛尖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同时,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中国·长沙首届自然生态博览会。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000多家,完成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1550亿元,是2012年的1.8倍。

  超七成水稻耕种收割机械化

  长沙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56%,推进“科技兴农”,累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3项,直接为农民增收30亿余元以上。

  健全农业信息平台,开通了新农村频道。健全农产品全溯源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市、县、乡、基地四级监管格局,农产品监督抽样定量检测和常规检测合格率逾98%,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

  【关键词】 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农村活力

  长沙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有序实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铺开,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户籍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浏阳市国家宅基地制度、农房抵押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土地合作经营“鹊山模式”等一批改革经验在全省、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实施路径

  长沙城镇化率达74.38%

  长沙自2015年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以来,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15个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建设。截止2015年底,共投入资金113.6亿元,新建或续建基础设施类项目452个,铺排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类项目180个,建成区面积72.93平方公里,比试点前扩大34%,集镇常住人口达30.65万人,较2012年底增长41%,成为长沙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范。长沙城镇化率达74.38%,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

  实施农业综合配套首轮改革试验

  2014年底,长沙正式启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了以土地“三权分置”、涉农资金整合、农民集中居住为重点的第一轮改革试验。

  土地“三权分置”方面,在望城区东城镇多个村引入土地合作经营模式,开展连片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方面,设立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以望城区苏蓼垸片区建设为试点,建立县、乡为主体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整合财政投入8441万元。

  同时,加大项目招商力度,引进千龙湖集团白泥湖鲌鱼养殖产业园、鼎泰“虾稻共生”产业园等项目,铺排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项目109个,完成投资31.66亿元。

  全面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和并村工作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民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社会福利。

  长沙以浏阳市为试点,积极推进农民房屋抵押权登记,累计办理集体土地上农民房屋抵押权登记3441宗,抵押金额13.76亿元。

  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8家,实现融资性担保机构县域全覆盖。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财政补贴项目资金,在浏阳先行先试开展农户评级授信,根据评级发放农户《贷款证》,农户可凭证贷款,拓宽了农村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全面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和并村工作,合并乡镇20个,合并村418个。同时,全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国有林场体制改革、浏阳市大瑶镇强镇扩权试点等改革有序推进。

  【关键词】 农民生活

  农民钱袋子更鼓

  生活品质更高

  随着农业农村的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的“钱袋子”更鼓,生活品质更高。2015年长沙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54元,是2012年的1.57倍。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移动电话机分别由2012年的17辆、233台增长到2015年的36.0辆、279.0台。农村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涌现了“时代乡贤”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品牌,长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

  实施路径

  农村卫生机构床位三年增长42%

  三年多来,长沙共提质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450所,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131所,开辟优质资源“班班通”学校724所,所有农村学校均接入互联网。推进城乡教师有序交流近1万人次。

  完善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重点、村卫生室为网点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完成了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2015年农村卫生机构床位达2146张,较2012年增长42%,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建或提质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0个,建成示范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0个,20万户农户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宁乡和望城实现广播“村村响”。

  减贫建档立卡贫困户8.2万人

  长沙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2015-2017年)》,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明确2015-2017年,每年减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万人以上,提前三年率先全省实现省定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清零”。部署实施教育、医疗、产业扶贫等14项专项扶贫工作,构建“2+14”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

  截止到2016年9月底,全市已纳入低保、五保政策贫困人口3.18万人,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933户,资助困难学生11.2万人,共减贫建档立卡贫困户82144人。异地搬迁、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公路建设、环境整治和医疗保险等专项扶贫力度不断加强。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建立村级网络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88万名征地农民参加社保

  长沙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接轨。

  2013年以来,长沙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保统筹,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伤保险职业人群全覆盖,以五项基本保险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经验做法被国家人社部向全国推广。

  率先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由2012年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30元。

  加强被征地农民社保,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截止到2016年9月,全市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总人数20.88万人,其中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95万人。

  数说成果

  68亿余元

  “三农”投入逐年攀升

  市本级投入的“三农”资金由2012年的19.73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68亿元,三年累计投入68亿余元。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引导资金1亿元,各区县(市)配套不低于5000万元,重点支持城乡统筹试点乡镇建设。设立总额达100亿元的湖南湘江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助力解决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融资难问题。 同时,支持15个试点乡镇成立城建开发公司,大力推广PPP融资建设模式。

  65%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

  长沙着力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先后建设117处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5%,“放心水”进入农村千家万户。 同时,建成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76家,乡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5%以上,农村饮水困难和集镇污水处理得到有效解决。长、望、浏、宁四县(区市)水质检测中心全部投入运行。

  1.7万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乡村

  长沙先后发展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近1.7万家,全市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59家,其中国家级5家。培育农业上市公司5家,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21家。 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8278个,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年均增长39.4%。

  161.5万亩

  农村土地经营有序流转

  制定《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有序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初步形成“村有社、乡有站、县有服务平台”的土地流转三级服务体系。全市农村耕地流转总面积达16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39.3%。

  2.36万元

  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2013-2015年,长沙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7万、2.17万、2.36万元,分别是当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2.22、2.07、2.07倍。农民财产增值收益和集体经济分红不断增加,经营性收入成农民增收第二大来源。预计2016年1-9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0%。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