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经济总量居省会城市第6位

19.01.2016  09:01

  长沙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长沙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

  新湖南客户端1月18日讯(记者 陈永刚)今天上午,长沙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长沙人民会堂开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大会执行主席易炼红等出席。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作长沙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胡衡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长沙市按照“稳住、进好、调优”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科学应对,积极作为,实现“十二五”胜利收官。

  经济基础更为坚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9.8%;规模工业增加值3230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6363亿 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1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113.48亿元,增长11.0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18.95亿元,增长13.61%。

  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湖南湘江新区成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长沙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上海大众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仅长沙高新区就新增58到家等移动互联网企业1083家、总数达 1693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服务外包业务总量分别增长30%、13.2%;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5万户。

  交通体系更趋完善。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轨通,2号线西延线一期试运营,磁浮工程试运行,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竣工通车,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投入运营。

  城市管理更富成效。坚决落实省委“五高”要求,城市管理措施和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市容环境秩序等专项整治成效明显,特别是集中开展大规模拆违控违行动,中心城区违法建筑两年“基本清零”目标一年实现,创造了城市管理新经验。

  胡衡华说,回首“十二五”,长沙发展的巨大成就令人鼓舞。

  这五年,长沙综合实力大步跨越。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6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规模工业总产值迈入“万亿 俱乐部”。培育形成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六大千亿产业集群,产业多点支撑格局初步形成。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县在全国县域经 济发展中的排名大幅前移。

  这五年,城乡品质大幅提升。望城撤县设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近一倍,“两桥两隧”、湘江综合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构筑了“一江两岸,跨江发展”新格 局。武广、沪昆高铁形成了“十”字交汇,黄花机场新航站楼竣工运营,磁浮工程实现机场与高铁站无缝连接,城市迈入地铁新时代,长湘、长浏、长韶娄等7条高 速公路建成通车,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农村“五大工程”稳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惠及城乡,城镇化率达73.5%。

  这五年,资源节约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树立了长沙标杆。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服务更加均等,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增添了幸福元素,连续8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胡衡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长沙“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与任务。

  未来五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5%;进 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单位地区 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省定目标。

  胡衡华指出,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元年,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财政总收入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 整、战略平台带动、加强城市工作、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双向开放、增进人民福祉八个方面的工作。

  长沙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月18日至1月21日举行,会期四天,共有9项议程,包括听取和审查长沙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