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05.09.2016  18:30

  近日,全国劳模李淑华老人顺利入住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成为长沙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点首位入住福利院的老年人;望城区低保户洪德兴领到7月开始提标的低保金,较之前每月涨了215元……

  近年来,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全市民政工作,审议《长沙市社区全面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审议稿)》、《关于规范已建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工作的通知(送审稿)》等 ,专题研究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并村等有关工作。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等多次专题针对长沙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困难居民救助办法等进行研究审议。2015年,长沙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困难居民医疗救助等政策文件共8个。

  正如李淑华、洪德兴等长沙普通老百姓所感受到的,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谋划和推动下,长沙民政工作突出改善基本民生、优化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等重点,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通过敬老院提质改造、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工作、养老服务全面推进等服务,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逐渐提升,“民生更爽”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关键词1 社会救助

  5年3次提标,低保户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百姓故事】

  近日,领到2016年8月低保金的望城区白箬铺镇居民洪德兴感慨:这下再也不用担心儿子上幼儿园的费用了。得益于长沙5年先后3次提高低保保障标准,洪德兴和儿子的低保金从提标前的320元/月提高至如今的525元/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

  【民生亮点】

  2011年-2015年,长沙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保障民生为目标,编牢织实民生兜底网,大力提升服务水平。5年来,长沙先后3次提高低保保障标准,并从2015年起在全市启动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改革。截至目前,除浏阳市、宁乡县外,全市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均已统一提高到450元/月·人,最高增幅达200%。

  自2011年7月1日至今,全市特困人员供养保障共提标4次,集中供养标准由原来的320元/月·人(六区)和270元/月·人(三县市)提高至675元/月·人(市辖六区、高新区、长沙县)和600元/月·人(浏阳市、宁乡县),提高幅度分别为111%和122%;分散供养标准由原来的260元/月·人和150元/月·人提高到340元/月·人和260元/月·人,提高幅度分别为30.8%和73.3%。

  数据显示,5年来全市累计救助117.4万人(含五保对象),发放保障金31.1亿元。“十二五”末,全市城市人均救助水平326.6元,试点地区月人均救助水平203元,其他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169.9元;相比“十一五”末,城乡人均救助水平分别提高了134.7元和87.8元。

  关键词2 敬老院提质

  逐年改造升级打造高标准敬老院

  【百姓故事】

  娱乐大厅里,老人们围坐聊天看电影;宿舍区里,电视机、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无论是长沙县果园镇敬老院还是黄花镇敬老院,老人们脸上都笑意融融。66岁的吴爹曾独居多年,如今爱上了敬老院的集体生活,“这里条件好,还有伴,好热闹。

  【民生亮点】

  近年来,长沙市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乡镇实施、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全市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长沙有14所敬老院被民政部评为三星级敬老院,宁乡县大成桥镇敬老院被评为全国五保供养先进单位。

  2011年起,长沙启动新一轮敬老院提质改造,并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县(市、区)绩效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范畴,要求每所改扩建的敬老院新增床位不得少于100个、新建敬老院床位不得少于150个。2011年-2015年,长沙改扩建敬老院69所,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投入建设资金4.36亿元,新建床位8400余个;2016年改扩建敬老院14所,省市县乡四级财政预计投入1.31亿元,新建床位1950个。2014年1月开始实施的《长沙市敬老院管理办法》对敬老院的管理服务、人员和经费保障等事项进行明确。

  关键词3 养老服务

  全市“9073”养老格局逐步完善

  【百姓故事】

  “工作人员热心且服务周到,住在这里很舒适很幸福,我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全国劳模李淑华老人没想到,自己成为长沙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点首位入住福利院的老年人,从此开启全新的晚年幸福生活。

  【民生亮点】

  作为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2015年市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及9个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了全市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逐渐形成1+X政策保障体系,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9073”(90%的老人依靠居家养老,7%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人依赖机构养老)养老格局逐步完善。另外,长沙近期出台《长沙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办法》(试行),开发了公办养老机构评估轮候平台,建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养老服务平台。

  近年来,长沙积极引导万众和、康乃馨、康乐年华、普亲、康怡等专业养老服务组织深入社区,全市共建成日间照料中心3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460个,为30余万城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健康管理等多样化养老服务。

  同时,长沙引导鼓励各类所有制投资主体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康乃馨、吉祥凤凰城等一批机构扩大规模,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等一批新的大型养老项目开工建设,9个重大养老项目正在酝酿洽谈,预计总投资近9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增加约3万张床位。

  长沙还不断探索推行医养融合新模式,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护理院,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养老医疗服务。2009年,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寿星公寓率先开展“医养融合”试点,成为全省“医养融合”标杆。2014年底康乃馨护理院设立,成为全省第一家由卫生部门设立许可的民办养老护理院。

  关键词3 基层社会治理

  “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百姓故事】

  由于有了长沙市绿丝带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志愿者的帮助,市民李蓉(化名)曾经严重的抑郁及精神症状逐渐缓解。在近日举行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组织出壳暨入驻仪式上,长沙市绿丝带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10家社会组织历经1年孵化成功“出壳放飞”,将给更多的社区居民带来专业的社工服务。

  【民生亮点】

  近年来,长沙不断创新理念,强化措施,逐步形成以“三社联动”(三社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今年4月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出台《长沙市社区全面提质提档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长沙将进一步创新发展社区治理模式,着力畅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品质高端、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目前,全市共登记城市社区社会组织607家、备案2347家,共有社区持证社工2086人,已有1488家社区社会组织和39家民办社工机构通过孵化走向社区、开展服务。长沙通过编制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服务项目。

  2013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近1.5亿元,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实现7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扩面提质。2016年起,长沙按照最新国家标准,继续开展社区办公服务用房3年达标建设计划,力争每个社区都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全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由2013年的不到500平方米增长到如今的718平方米。

常德审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瘦身健体”规范运行
     下发15张审计调查表,全面摸清国有企业家底;报送的23篇审计要情和专报全部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促进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出台制度18项,促进企业完善政策制度33项;揭示大量违纪违法问题,挽回经济损失2.审计厅
宁远县:三向发力抓整改 联农带农促增收
     永州市宁远县以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