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启动第一条古井乡愁文化街 “东湖夜话”来献策
(东沙、老龙两口千年古井独具特色,水质清澈,口味甘甜,各处而来的取水居民日均可达千人。 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摄)
(为了保护水井,东湖街道修建了“取水亭”,重修了取水小道。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摄)
(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附近居民、取水群众,都成成为了此次问计会的“诸葛亮”。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摄)
星辰在线3月4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通讯员 周韬 贺海亚) 保护古井,留住乡愁。今日下午,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在东沙古井旁以“东湖夜话”的形式召开问计献计会。党员干部、专家学者、附近居民、取水群众,都成成为了此次问计会的“诸葛亮”,共同讨论如何将古井乡愁文化街打造得更好、更合民心。
在东湖街道辖区,有东沙、老龙两口千年古井。它们独具特色,水质清澈,口味甘甜,各处而来的取水居民日均可达千人。为了保护水井,东湖街道修建了“取水亭”,重修了取水小道,借用“为政当思水无沙”寓意,塑造了“水无沙”廉政文化墙。在规划设计中,间隔一里余路的两口古井被串点成线,打造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古井乡愁文化街。沿街小道被种上红枫,装饰“取水众相”雕塑景观。
袁喜亮是“古井乡愁文化街”的项目设计师。“在整个设计中,着重体现农耕文化特色,小道旁是湖南农业大学的油菜、水稻试验田,正好映衬了主题。同时,设计又强调生态保护,让大自然以本来面貌与居民和谐共处。”献计会上,他站在东沙古井旁指着不远处的空地说,随后修建的步行休闲道将采用架空设计,原生态的杂草都在架空处,不会遭到破坏。
隆平高科技园总设经济师易鹰则表示,不在古井周边兴建无污染隐患的企业,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才能保障古井的活力与健康。他说:“希望古井乡愁文化街给长沙市民带来田园生态体验,让浏阳河沿线成为长沙市最宜居的生活地带。”
人称“刘三嗲”的长沙市文史规划专家刘叔华也参加了献计会。“长沙原有3300多个井今,2005年只剩26个,如今十年过去了,数量更少。在还没有消防栓的时代,长沙的每个古井都会被标示出来,在火灾时提供消防用水。如今城市发展变迁,古井不再被人重视,导致有生命力的古井越来越少。”刘三嗲说,仅剩的古井对于长沙城非常宝贵,怎样保护都是不过分的。
毛大姐是附近泉水塘小区的居民,因为常常义务守井,在街道还小有名气。50有余的她吃古井水多年,因此特别爱惜这两口井。“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希望大家爱护古井,不要在水勺内洗手、漱口,不要踩踏取水口的边缘,不要让小朋友在取水口追赶打闹。”毛大姐说,大家的古井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怀着公德心,大家一起爱护它。
记者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了解到,“古井乡愁文化街”也是“浏阳河九道湾文旅产业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街道辖区内的韶光社区以“老厂房、老电影院、防空洞”等特色资源为基点的文化街巷也即将摆上建设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