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打造新型城镇化的长沙样本
20.11.2015 19:28
本文来源: 湖南经济新闻网
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获得集中住宅区的统一建设的住宅,实现村民整体脱贫。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周柏平 摄影报道。
浔龙河民俗主题酒店内,以不同的民俗打造出休闲度假空间,将浔龙河特有的民俗文化与现代居家体验融为一体。
长沙晚报记者 胡益虎 通讯员 吴晓芬 实习生 宋蕾玲
湖湘风情的联排别墅群,精致的艺术商业街,精心修整的草坪……这是一座小城,也是一片乡村,这里是位于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的农民集中安置小区。五年前,这里还是省级贫困村。近日,经过精心规划和建设的长沙县城乡一体化项目浔龙河艺术小镇正式开街,农民集中安置区迎来了第一批住户。这标志着,湖南农村“公共工程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新“浔龙河模式”正式成型。
建设城镇式的乡村
有车库有商铺有菜园,农民住进“联排别墅”
从长沙县东八线向北驱车约20分钟,经过一片稻田和山林,一片白墙灰瓦的联排别墅映入眼帘。果园镇双河村村民黄建国回忆起国庆节当天的情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当天,黄建国从村主任手中接过了新房钥匙,来到了自己的新房前。在新房里,黄建国祭拜了祖宗牌位、点燃灶火,寓意薪火传承。三层的别墅小楼,一楼是一个70平方米的商铺,二、三楼是自住房,有140平方米,各三室两厅两卫,还带有车库、院子、菜园。黄建国告诉记者,他家一楼面朝乡村文化创意集市的商铺已经租给了城市创客创业了,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租金收入。今年,和黄建国一样搬进新居的,还有双河村的79户拆迁村民,他们将于春节前圆新居梦。后续还有400户村民陆续完成集中居住。届时,双河村村民全面实现集中居住,数百栋联排别墅将展现农村难得一见的万家灯火的繁华场面。
这是城镇化的乡村,但更是乡村式的城镇。“我们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将使我们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双河村村支书柳中辉告诉记者,双河村按照长沙县村民集中居住、资本集中下乡、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发展、生态集中保护、公共服务集中推进的“六个集中”要求进行建设,集中居住区不但配套了水电路气网等生活基础设施,今年通车的东八线长沙县城乡公交也开到了村民的家门口。下一步,这里还将建设小学和农村商贸综合体。“但我们仍然是村民,而不是市民。”黄建国告诉记者,他们集中居住区北面还建有集中的菜园,每户村民都保有一块自留菜地,能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农耕乐趣。
探索乡村式的城镇
有生态有创意有产业资本下乡布局新农村
和村民搬新家同时推进的,还有产业的布局和开发。除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精致的商业街一期形成的文化创意集市开街,在居民区南边数百米外新建的数百亩牧歌山公园碧草如茵,生机盎然。这里国庆黄金周迎来12万长沙市民游玩;在这里承办的麦咭音乐节上,韩国歌王郑淳元深情献唱。在牧歌山对面,占地200多亩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童勋园一期也已挂牌开园,将打造成长沙首屈一指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
“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基层组织全程参与、民生民本充分保障”是浔龙河模式的特点。浔龙河项目引入知名上市公司建设、运营、管理。2015年4月,由广东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成都仟坤投资有限公司联合重组的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浔龙河,从项目建设至今,已完成产业投入6.4亿元。由成功运作成都宽窄巷子的顶级团队操刀规划,项目规划形成了核心小镇、艺术院校及配套场馆集群、观光休闲业态群落、浔龙岛度假酒店集中区“四心”;“Starpark”亲子产业带、农创工场生态农业创意区、艺术院校文创产业带、原筑湘涧及本草龙丘绿色生态建筑示范基地、水墨潇湘滨水文化古镇商业带的五轴产业布局。
逐利的资本为何在此下乡?“这里离星沙城区20公里却山清水秀零污染,规划由亚洲顶级团队操刀,是艺术灵感上佳的萌发地。”柳中辉坦言,村里拥有金井河、麻林河、浔龙河、哑河交汇于此的生态资源;有成长于浔龙河畔的田汉留下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2011年开通的长沙县黄兴大道让双河村融入了长沙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柳中辉不失时机地向媒体打起了广告。湖南首个乡村创意创客产业园将在这里落地,吸引城市资本和人才下乡,孵化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文化创作、艺术培训等服务型产业。目前已经吸引北京电影学院二级分院、湖南金鹰卡通频道麦咭乡村儿童游乐场等项目落户。
破题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土地“呆资产”变成“活资本”
如何实现“看得见乡愁,留得下资本”的农村就地城镇化?田汉的家乡果园镇,省级贫困村双河村成为创新机制的试验田。几年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双河村全体村民以全体投票的方式作出了改变双河村命运的重要决定——实施集中居住,用自己的宅基地置换新房,集中土地资源建设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同时开展以民生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土地改革创新及金融创新等探索。浔龙河项目被确定为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项目。
双河村开展了系列土地改革试点,通过开展土地确权颁证,对农民的土地资源进行定性、定量;同时,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土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交易等试点。原宅基地置换的新房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与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产品的创新,对农民的土地产权开展资产抵押贷款融资,将农民的土地“呆资产”变为可流动的“活资本”。
在项目区规划300亩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由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商场、民营学校、医院、加油站、文体中心等可经营项目和旅游项目的运营,其获得的股份收益由村民按土地合作社中的股份比例进行分红。
目前,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土地,建成了1100亩优质稻、620亩绿色蔬菜、600亩苗木基地,并逐步开发现代农业、文化教育、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到2017年底,全面完成农民集中居住和公共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生态优美、配套完善、产业繁荣、百姓幸福的艺术小镇。
新型城镇化的样板
屈金轶
“马上要搬进小别墅,感觉自己和城里人一样洋气!”浔龙河村民的亲身感受并非虚言。从昔日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的省级生态示范点,浔龙河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实现华丽转身,村民活动中心、村民广场、公交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也让村民生活和城里一样便捷。透过其华丽转身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其秘诀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现实证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可以有多种路径探索,但核心都应是人的城镇化。具体而言,就是要真正解决农民居住、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把他们真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收获更多的幸福感。浔龙河探索出的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资源集约利用的最新模式和经典样板,无不彰显出其正是遵循这一路径。比如,通过集中流转村民土地,建成了1100亩优质稻、620亩绿色蔬菜、600亩苗木基地,用于开发现代农业、文化教育、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不仅可以解决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而且可以参与“分红”。此外,还可以出租商铺、开办乡村旅馆。村民“哪儿也不去,坐在家里就能致富”,无疑为他们增添了福祉。
浔龙河的成功实践,无疑为长沙市探索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样板。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这就需要按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的要求,一要大胆创新,做到理念更新、定位更新、模式更新,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之路;二要提升品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美化周边环境,按照建设“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目标要求推进建设;三要大胆改革,勇于尝试,进一步优化现有模式,探索更多让群众受惠、具有长沙特色的好经验。
本文来源: 湖南经济新闻网
20.11.2015 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