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推进“三个共享”
近日,长沙县与湖南师大附中举行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师大附中将在3年内为长沙县增添3000个优质学位。朝着“三年内新增1.5万个优质学位”目标,该县踏出坚实一步。
从教育,到医疗,从衣食,到住行,作为“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在抓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民生事业。该县县委书记杨懿文要求:“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共建共享’”。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长沙县经济发展连年报捷。2015年,该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02亿元, 同比增长10.9%。
钱用在哪?如何用?县委、县政府用实际行动作出答案:“给贫困居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该县将城市三无人员、农村特困户等群体全部纳入政府兜底帮扶对象,在享受低保政策同时,还以年底红包派送形式,给予再度帮扶。近3年,民生红包派送达到1亿元。
安居方面,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近年来,共完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59个,总投入13.22亿元,受益群众超过5万人……
在此基础上,以大投入率全省之先推出系列惠民举措:
率先实现80周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普惠制,按照每人每月50至400元不等的标准予以发放;
率先探索实行城乡低保并轨,届时,贫困户低保金收入可达到5400元/年;
率先大手笔实施大病救助机制,低保对象住院个人最高可救助27万元;
率先实施革命先烈后代困难家庭幸福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助学、助医、助居、助创业等专项帮扶……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2015年,全县民生支出达到89.65亿元,1.8万多名相对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
共享公共基本服务
全县数字电视平移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完成;18个镇街全部接通自来水和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87个村实现村村通公交……
随着百姓对精神文化更高要求,长沙县执政者提出:“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尽力服务什么。”
该县在县城中心地带,开建长沙县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和市民文体中心;在农村,先后成立村级活动场所、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目前,长沙县基层文化阵地已实现全覆盖。
“近年,我们共投入5.5亿元用于公共文化事业,打造了覆盖城乡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该县县长张庆红介绍。
为远居城外的农村村民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长沙县在全县249个村(社区)打造了标准化的服务大厅,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
共享平等发展机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长沙县干部的奋斗愿景与深切期望。
机会,是就业创业的机会。
高桥镇范林村中间组村民林忠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父母年迈多病,儿女尚未成年,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民政救济也无法彻底改变具体困境。
2015年,由高桥镇农办牵头,请来农科院、湖南农大的专业技术人员,为林忠良等困难村民提供灵芝、黑木耳培植、花卉繁殖等技术培训,并免费为他们提供培训资料、发放菌种。
“今后,我可以通过的自己劳动力获得报酬,踏实!”林忠良说道。
仅去年一年,该县培训各类技能培训9076人。
在风生水起的建设大势下,北部创客平台的重要代表——浔龙河生态小镇,孵化出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乡村客栈等各类产业。曾饱受生活疾苦的村民们纷纷将闲适的房屋包装出租,摇身变为“小老板”。
“过去只为图口饭吃,做梦都没想到过当老板!”村民们惊喜道。
机会,是平等受教的机会。
位于该县最北部的横山小学,因为条件艰苦,一度遭遇“教师一来便想走”的尴尬。
长沙县为此制定相关政策:当地教师的工资,比其他学校高出700元;办公经费也高于规定数额。尊重,留住了教师。现在,70余名孩子安安心心地上着学。
为让每个孩子有书读、读好书,近年来,长沙县先后引进北师大、 湖南师大附中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泉塘、龙塘等大批高起点建设的学校相继建成投入使用。2015年,该县教育专项资金达6亿元……
“无论是本地居民,或是外来务工者,只要踏在长沙县1756平方公里土地上,就必须让他们有尊严地享受‘三个共享’!”
民本情怀,令长沙县共沐春风的民生画景格外动人。
来源: 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