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唱出美丽乡村“好声音”

06.02.2015  20:28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回归看得见山,望着见水的原汁本貌,才能留得住乡愁,吟得出幸福。建设美丽乡村,既是顺应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也是美丽长沙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在乡村重建美丽家园,重构文明,涵养文化,让美丽乡村共同唱出好声音,名列百强县前十强之一的长沙县才更具未来的竞争力。美丽乡村的关键词在于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幸福美丽,当要有效的举措来高频的实践这些关键词,把关键词变成展现在眼前的美丽画图。长沙以点线面联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着力建设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展示出清晰的思路、有效的策略和务实的行动。

  建设美丽乡村首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作为长沙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方略,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思路在稳步推进。居民收入作为幸福感最强的一个托盘,长沙县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由此实现了长沙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位列全国十强榜首,从民计民生上实现了最重要的统筹。此外,长沙县还把这城乡统筹这一方略实施于方方面面,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道路、供水、供气、供电、公交、信息等网络覆盖全县域,农村享受城市生活。长沙县还将强化快速化连接,投入50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安保工程,促进融城对接。

  建设美丽乡村重在开展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开展“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因地因村制宜开展“三清四改五化”,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街靓、村美的美丽乡村。长沙县垃圾处理BOT模式已成为全省的模本,下一步应在推广与创新上再下功夫,使之成为环境治理的更优范本。应该着力把“村容整洁、设施标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环卫一体化理念融入长沙县各乡村,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落实好人员、制度、职责、经费、装备,探索建立政府补助、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管护机制,使农村人居卫生环境治理常态化。

  建设美丽乡村当留住乡村记忆。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保留不同的文化符号,让乡村记忆留心间 。要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寻求文化融合点,在进一步丰富与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更具有魅力。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农民承文脉恩泽和滋养更入肌理。“两河汇合处,老街傍水涯。居民近千口,商店百余家。水陆交通便,外运有红茶。繁荣称闹市,争誉小长沙。”这首古镇坊间流传的民谣讲述的是长沙县金井老街的兴旺气象。像这样的文化记忆长沙县还有很多。保护好农村现存的故居、宗祠、书院等古建筑遗存,强化对民间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手艺、民俗等各种无形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这些历史脉搏永续跳动,才能留得住乡村的文化记忆,延续文脉。结合旅游开发,把历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让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也是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突出茶乡特色的金井镇、主打乡村旅游牌的开慧镇应在文化与旅游的整合上做更好文章。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一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感觉到自然舒适、留得住美好记忆的画卷正缓缓打开,这就是美丽的长沙县。相信两会推进建设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策略会让未来的长沙县至臻大美!

[编辑:彭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