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代表委员风采:常应祥、乔伟玲
常应祥:接地气有底气的人大代表
长沙晚报记者 周小华
代表名片
常应祥,长沙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长沙县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长沙金龙铸造集团法人代表。
从2002年当选代表以来,常应祥始终坚持为民代言,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绝不当“挂名代表”、“哑巴代表”、“举手代表”,是一位接地气、有底气的人大代表。
做科学发展的践行者
十几年来,凭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常应祥带领金龙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成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井盖铸件和人防设备生产出口企业,“金龙牌”铸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2015年,常应祥创办的长沙金长湖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接纳原国有企业下岗工人50多人,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题。
常应祥立足本地区机械行业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提出建议意见10余条。他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和《关于加强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力度的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3年,市政府在长沙高新区成立了“国家首批创新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在长沙经开区组建了“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效应,知名企业三一重工等均积极响应。
10多年来,常应祥的足迹早已遍布自己所联系的金井镇16个村、40多个企事业单位。他提出的涉及民生建议达20余条,均已得到解决。
为家乡发展出力发光
近年来,常应祥不遗余力地为家乡发展分忧解难。
“发展需要项目,更需要项目落地。”常应祥说。他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先后引进长沙昌龙铸造有限责任公司落地高桥镇,中南电炉厂、广州佳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金井镇。“现在这些企业都发展良好,每年有几千万元的产值。”常应祥说。
这些年来,常应祥尽自己的能力回报乡亲、回报社会。从建厂以来,他每年从公司支出10万~40万元,用于慰问困难职工、资助贫困学子,职工子弟考上大学的每人奖励600元,目前已有270多名学子享受这项奖励。此外,他还倡议设立了长沙县教育基金会,并带头捐款累计30万元。近年来,他在公益事业方面捐赠达260多万元。
乔伟玲:两型建设的追梦人
长沙晚报记者 姚倩
委员名片
乔伟玲,第十一届市政协委员,湖南阳光伟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乔伟玲心中,始终有一个绿色梦。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不仅带领自己的团队为企业节能减排倾心尽力,还围绕环保节能撰写提案、建议,促进整个节能服务产业的规范和发展。
助力两型社会建设
乔伟玲创建的阳光伟业节能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开发能源监测、利用以及自主节能产品研发、推广的本土专业能源服务提供商。乔伟玲带领团队先后为中石化、中粮可口可乐、湘邮科技、海利化工等龙头知名企业提供节能改造服务,单项节能达到20%。
近年来,乔伟玲带领公司,将单项技术节能转变为从能源咨询到节能方案提供再到整体节能改造的全套节能服务。其中,在宁乡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湖南省首家园区能源监控平台项目,已被省经信委作为全省示范项目。这个能源监测平台好比一位“医生”,企业能源的跑冒滴漏、能源效率的任何一丝细微变化,都逃不过这套新研发的能源监测系统的“火眼金睛”。
立足本职服务社会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乔伟玲先后参加了“关爱抗战老兵”、“关心贫困山区学生”等多个公益慈善活动,捐赠物资和善款给需要帮助的人。她远赴贵州山区,为山区小朋友实现新年愿望,并资助贵州多名贫困中学生的生活学习费用。就在两周前,她又参与“中华小爱工程”,结对资助了3名平江籍贫困学生。
最让乔伟玲感到高兴的是,自己2014年初提出的《加快长沙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长沙市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集聚的核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