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朋友圈:低钠高钾盐不是“送命盐” 除非把盐当饭吃
(这两日,朋友圈内流传着“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的虚假信息。网络截图)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破破的桥”以《退朋友圈保智商》一文燃爆朋友圈。网络截图)
星辰在线4月11日讯(星辰全媒体记者 胡伟男 通讯员 蒋凯 余希) 这两天,湖南人的微信朋友圈里热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湘雅附三急诊科发布最新信息:最近急诊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是用的低钠盐,因为低钠盐比普通盐贵,认为贵的就是好的。我们肾脏科医生天天讲,就买最便宜的雪花盐,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恐怕一般的医生也不知道,或者也没有注意,只有肾脏科医生特别重视。我是觉得这个要转的!确实息息相关。”朋友圈内的快速转发,让很多妈妈们开始为买盐发愁。
记者第一时间向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相关科室求证。该院急诊科护士长肖涛回复,湘雅三医院急诊科从来没有发布过此消息。“科室接诊过高钾血症患者,但都是尿毒症患者,并不是因为食用低钠盐入院的”。
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张柯则表示:“这个朋友圈里的“肾脏科医生”肯定不是湘雅三医院的,也有挺多朋友看到这个段子产生了恐慌,向我咨询,作为一名大型三甲医院的肾内科医生,我觉得应该站出来说两句”。
“钾”不是怪物 它能降血压还能保护血管壁
据了解,钾是人体必需的电解质,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人体正常血钾浓度为3.5至5.5mmol/L,当血钾大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大于7.0mmol/L则为严重高钾血症。高钾血症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发生者抢救不及时可能导致心跳骤停,甚至危及生命。
而肾脏是人体排钾最主要的器官,对调控血钾浓度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摄入的钾不足,肾脏就会减少钾的排泄;如果摄入过多,肾脏就会将多余的钾排泄掉。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吃的食物都不一样,每天的食量也不同,人体还能保持血钾浓度稳定的原因。
张柯介绍,造成高钾血症的病因是摄入过多单纯摄入或误服含钾多的食物、药物(如:青霉素钾盐),或输入贮存过久的血液;排泄减少肾功能排钾功能受损或摄入钾量超过肾脏排钾能力;钾从细胞内移至细胞外输入不相合的血液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严重溶血、缺氧、酸中毒以及外伤所致的挤压综合症等。
“用食盐里以钾代替钠的意义是,在食用同样咸味的饮食下,钠的摄取量已经减少很大一部分,同时也摄入了钾,钾的摄入还具有降血压、保护血管壁的功能。”张柯表示,只要是肾功能正常的普通人,几乎不会发生高钾血症,除非你把低钠高钾盐当饭吃。而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则不建议食用低钠高钾盐。
不管什么盐 湖南人都该少吃点
据统计,中国成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0%,湖南省更是高血压的高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食盐不超过6g,但对于“重口味”的湖南人来说,6g可能只是一顿饭的食盐量。尽管高血压的发病有诸多因素,但钠摄入过多和钾摄入过少无疑是重要的原因。因此,为了降低高血压风险,湖南人都该少吃点盐。对于没有高血钾危险因素的人们,低钠高钾盐则是防控高血压的更好选择。
盲目抵制不靠谱 科普还需看权威
张柯告诉记者,朋友圈中“不能买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这句话只适用于某些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2012年,国家卫计委等15个部委联合印发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要求各地方推广低盐食品,并使用低钠盐。呼吁普通大众抵制低钠盐,与国家要求背道而驰,显然不靠谱。此外,朋友圈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伪科普流传甚广,湘雅三医院呼吁市民,看科普还需认准出处,对于医学类科普,医院官方发布的才是权威。
营养科营养医师王萌提醒,《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成年人膳食钾的适宜摄入量(AI)为2000mg/d。人体钾主要来自食物,如红豆、蚕豆、扁豆、黄豆、杏干、冬菇、竹笋、紫菜、香蕉等均含有十分丰富的钾。
朋友圈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知识是抵御虚假信息的最好武器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对于刚刚学会玩微信的长辈们来说,朋友圈无疑帮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破破的桥”以《退朋友圈保智商》一文燃爆朋友圈,他说:“最易迷失的是老一辈,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培养出诸多恶习。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有味,并不介意是否编造。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呢”“转一转又不害人”。当你关注一众长辈的朋友圈时,往往每天都会接收海量的谣言,有时连续几十贴里没一贴是真的。”这就是为什么自从妈妈学会上网后,妈妈会告诉你今天不能吃鸡,明天不能吃鱼。这两天,则有很多妈妈忙着选购“安全的食盐”。
“低钠高钾盐是‘送命盐’这样的谣传并不是孤例,日常的朋友圈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谣言与伪科学。半真半假的信息在网络空间内快速流传,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鲁佑文介绍,根据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中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接近到6.3亿。在庞大的群体中,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生产者。“网络是把双刃剑,在这样的环境下,完全没有虚假信息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鲁佑文认为,父辈的“大龄网友”容易被虚假信息、伪科学“知识”所迷惑,是因为这个群体存在一定的知识缺陷,也不了解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因此容易相信经过巧妙包装过的虚假信息,导致上当受骗。在当代社会,有很多空巢老人,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容易对互联网产生依赖。在没有其它信息源的情况下,也非常容易接触到虚假信息。
“O2O是当下非常流行的模式,如果想要规避虚假信息,也可以采用这种线上线下并用的方式。”鲁佑文认为,在真实生活中,可以通过在社区、街道,以及各种公开场所开展科普活动,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普及科学知识。年轻人应该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了解关心长辈的生活,这样不但可以让长辈从互联网的世界里走出来,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长辈的需求。若发现长辈接触到不实信息,也能及时纠正、引导。在线上,建议网友通过专业正规的渠道获取知识,让自己获得的信息是科学的、真实的。另外,还可以按照“少即是多”的原则,精简朋友圈内的信息源,保证朋友圈内的信息质量,让自己在短时间内获取最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