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金融“奇葩”: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中央苏区时期,苏区的领导者们在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时就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
苏区金融三奇葩
1927年10月到1928年3月,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先后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吉安东固、万安、泰和、永丰、赣县大埠、信丰、于都、寻乌、南康谭口和兴国崇贤等地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武装,开辟了东固、桥头等苏区。其后,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苏区区域不断扩大。为了活跃苏区经济,打破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巩固苏区红色政权,各苏区大力开展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各项建设。其中,在经济建设上,盛开了三朵夺目的金融奇葩。
东固平民银行。东固平民银行,位于东固苏区东固街一栋灰顶白墙、砖木结构的中西合璧式楼房内。它是由红色政权创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银行,红色中华的金融史自此开创。
1927年2月,共产党人赖经邦等在吉安县(现青原区)东固涧东书院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领导开展革命运动。1928年2月,中共东龙区委(9、10月间改为东固区委)成立,东固苏区初步形成。东固苏区包括了江西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交界的广大地区,全盛时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东固苏区创造了独特的斗争经验,是被毛泽东称之为“李文林式”、陈毅称之为“东井冈”的红色割据区域。
东固苏区的崛起,严重威胁着国民党在赣西南的统治。然而,东固苏区和其他苏区一样,处于四面白色区域的包围之中。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经常对苏区进行军事“清剿”,同时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解决东固人民和部队的给养问题,发展生产,活跃市场,中共东固区委领导苏区军民积极开展反经济封锁斗争,并决定成立东固平民银行。
1928年10月,由农民协会出面集资、红二团资助银洋4000元作为基金、以原消费合作社为基础的东固平民银行正式成立,黄启绶任行长,黄启绶、刘经化、汪安国、王全享、邱有文、李文连等7名共产党员组成平民银行工作委员会,负责银行的日常事务和业务活动,同时雇用了两名职员。
东固平民银行开始发行的纸币,称“东固平民银行铜元票”,是红色政权的第一张纸币。纸币的票面分1元、5角、200文、100文4种。开始发行的纸币为蜡纸刻版印制,后来改为油印木版印制。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不久又印发了2元纸币。
毛泽东对东固平民银行颇为重视。1929年2月,红四军到达东固与红二、红四团会师后,毛泽东在李文林陪同下,亲临东固平民银行考察,并派人给予指导和改造。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军领导人又先后亲临考察。
东固平民银行的基金,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向东固地区的党员、干部借贷;二是由当地的社会公堂及富有之家捐助;三是在区委的革命活动经费中借贷;四是开展银行储蓄,宣传动员革命群众向银行存款。到1929年春,银行基金扩大到8000元,发行纸币2万元。
1930年秋,红军攻下吉安后退到东固时,给东固平民银行拨了两台石印机,配备了石印工人,东固平民银行的纸币自此全部换成石印,并添上了颜色。
信用是银行的生命。在基金充足或不太宽裕的情况下,东固平民银行都坚守信用,做到随到随兑,有多少兑多少,因而纸币深受欢迎,很快流通到兴国、泰和、永丰、吉水等地。
1930年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东固平民银行归辖于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并改组为东固银行。10月,再改称为赣西南工农银行。
江西工农银行。江西工农银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赣西南革命形势大发展中创建起来的,它经历了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艰苦岁月,迎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成立。
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赣西、赣南苏区连成一片,苏维埃区域由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地跨25个县,占有14座县城,横断江西半壁河山。
苏维埃运动的迅猛发展,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深深地刺痛了蒋介石。蒋、冯、阎军阀混战一结束,蒋介石便调集10万大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因此,无论是为着红军反“围剿”的大量给养,还是为着赣西南苏区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建立统一的财政金融,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11月27日发出《秘字第四号通令》:“本政府为要取得这一决战的胜利,当然要准备充分的经济,为了这一决战的胜利之需,因此本政府财政部以一百万现金创设大规模的江西工农银行,同时财政部为着要使金融有广泛的流动,使我革命群众与红军在经济上有绝大的充裕,因此发行钞票一百万元。”“该钞票在赤区一律通用。”
江西工农银行成立于吉安城,行长颜达,有职员、印刷工人10余人,石印机七八台。江西工农银行成立后,先后发行了4种“暂借发行券”、铜圆票投放市场。此前的东固平民银行在根据地有良好的信誉,因此作为临时货币发行的“暂借发行券”获得了当地群众的踊跃购买。江西工农银行很快筹集到200万元,使红军获得了给养保障,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奠定了经济基础。
1930年11月,江西工农银行迁至吉安县东固瑶下,后又随军转战,先后迁驻永丰县的龙冈、兴国县的莲塘、万安县的良口和兴国县的水头庄等地,最后迁驻瑞金。江西工农银行虽随军转战各地,但始终坚持营业,也从未停止过纸币的印制。其发行的纸币,一直流通到1932年夏。
江西工农银行自成立以来,为组织货币流通、活跃苏区经济、支援革命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充沛的物资支援下,红军5天之内两战两胜,歼敌逾万。1931年1月,蒋介石10万大军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被不到4万人的红军彻底粉碎。
闽西工农银行。闽西苏区建立初期,金融市场非常混乱,不仅有国民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等四大银行的纸币,还有土著军阀、资本家发行的钱钞,而且银价极不统一,严重地影响了苏区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实行统一的货币制度,苏区急需有自己的银行。
1930年9月召开的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指出:“目前为要调节金融,保存现金,发展社会经济以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唯一的办法是建立闽西工农银行,各县设分行。”随后,闽西苏维埃政府发布了“关于设立闽西工农银行”的布告,随即由阮山等着手筹备。
11月7日,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由阮山、曹菊如、邓子恢等7人为银行委员会委员,阮山任行长。闽西工农银行总行设在龙岩,各县设立分行,营业范围有存款、放款、汇兑、买期票、买卖金银、发行纸币、铸造铜币,兼营储蓄。
闽西工农银行成立后,发行了面额为1元的银圆券和面额为1角、2角的银圆辅币券等3种面额的货币。1930年11月25日首次发行一元券3万张;1931年5月闽西工农银行迁至永定虎岗时,又发行了1元和1角、2角铺币券。同时,闽西工农银行还发行了股票20万元,每股按1元(大洋)为单位(不收纸币,金银器可折算大洋)。各级政府、工会、部队组织募股委员会动员广大军民募股。一时间,闽西苏区内出现一股购买股票热潮。广大妇女取下身上佩带的金银器纷纷购买股票,一些商人也按捺不住心情认购股票,从而使得闽西工农银行的基金快速充实、扩大。
闽西工农银行货币发行后,即顺利占领市场,成为根据地内的主导货币。
闽西工农银行在活跃苏区经济、沟通苏区内外赤白贸易、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支持农业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苏区的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空前活跃,特别是长汀县城的水东街,商品经济红红火火,热闹非凡,大大满足了苏区军民的需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1930年底,闽西工农银行随闽西苏维埃政府撤离龙岩城,先后辗转到永定虎岗、上杭白砂和长汀涂坊。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长汀后,闽西工农银行的业务旋告结束。闽西工农银行的货币流通4年多后退出了流通领域。
1 2 3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 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当事人(单位)如有异议,请参阅《删帖说明》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