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总工会多措并举助力农民工素质提升
近年来,株洲醴陵市总工会针对农民工群众普遍存在专业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多种技能培训的形式,“订单培训”、“校企一体化培训”和“工学结合培训”等都被广泛应用,让农民工也吃上“技能饭”,帮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了真正的产业工人。
把企业办成学校
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去年以来,醴陵市总工会对全市主要产业的职工技能素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摸底,结果发现全市主要产业职工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70%以上的农民工就业前没有受过专业技能培训,而且大部分农民工参加工作后也少有机会参加正式的技能培训。
“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就从企业抓起,这也是解决服务职工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醴陵市总工会主席宋友红说。为此,醴陵市总工会成立工作小组,兵分多路深入企业督察,强化企业责任,坚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工作。
“几年来,企业投入的培训费用达2000万元以上。”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时代金属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啸告诉记者,公司对每位新职工都有6个月的技能培训期,每人投入5到8万元的培训费。
一年几百万元的焊工技能培训支出,让时代金属公司得到丰厚的回报。企业“自产”出大量的焊接工程师、焊接技师。
最近,李啸和企业工会的同事们正在筹办企业的培训学校,让每个员工都可以在这里学习谋生的技能。
打造立体培训平台
“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曾多次帮助企业下乡招工的醴陵市经开区工会副主席张新潮感受最深的就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无一技之长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最大瓶颈。
张新潮介绍,醴陵市农民工主要集中在陶瓷、花炮两大支柱产业,工会就利用这个优势,集中“火力”,建立醴陵市总工会职工学校、省陶瓷技师学院、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市远大职校和市渌江职业技术学校5个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
醴陵市总工会职工学校和其他4所职校合作,共享资源,已经成为农民工技术能手的“孵化基地”,仅2013年,五大基地就为全市100余家企业培训农民工,5062名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其中1900人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
目前,醴陵市已建立以农民工教育培训基地为基础,以企业培训为依托,以车间、宿舍的培训为补充的立体培训平台。
“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
2013年,醴陵市嘉树乡工会主席贺林携手湖南华联瓷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瓷业”)、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组建炻瓷协会。
“炻瓷协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炻瓷生产,培养炻瓷技能人才。”嘉树乡,早就因生产深受欧美市场喜爱的炻瓷而名声在外,可由于炻瓷是小瓷种,掌握炻瓷生产技术的工人越来越少。于是,贺林想到以工会牵头,联合企业、学校对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行免费炻瓷技术培训,一方面解决技术人才匮乏问题,又让农民掌握一门技能。
“第一堂课人气爆棚。”贺林回忆,当时车间里到处都站满了人,当地农民对炻瓷的感情,吸引着他们前来学习。整个培训结束后,有百余农民通过上岗考试,成为华联瓷业的炻瓷产业工人。宋友红介绍,为了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掌握相应的本领,去年,醴陵市还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程投入405万元用于农民能免费学习一项非农产业岗位技能。
文章作者:向冠男 刘醴谦/编辑:李俊/审签: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