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六十载的筑梦跨越
中新网通道10月16日电 (李清菊 胡益龙 蒋进 吴炳)湖南通道,中国仅有的五个侗族自治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3.96万人,有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88.1%,其中侗族人口占77.9%。在该县60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一幅幅美好蓝图正铺张开来,向众人呈现一个“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文化强县、工业富县”的崭新通道。
生态与工业并举
近年来,素有“生态王国”美誉的通道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优势,用实际行动诠释生态文明的真谛,成功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经济社会显现强大的发展后劲。
“工业要升级,环境先升级”,通道的决策者们清醒认识到,要想绿色崛起,必先工业升级。因此,该县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治理赶不上污染”的传统模式,以“工业生态化”发展思路,促经济发展快步向前
通道官方表示,择商选资时,该县毅然对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工业领域则推行清洁生产,耗能大户亦实施节能减排。同时引导企业技改创新,对生态型工业大开“方便之门”,吸引了风能发电、生物燃料、侗医药开发等大批精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企业落户通道。
另一方面,通道紧绕大宗农畜特色产品,突出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以农畜产品、酒、工艺品深加工为主的农特色产品加工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份额大、带动作用强的生态工业龙头企业,以此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从60年前只有以木材加工为主的粗略手工加工业,到如今的经济转型后的富民强县,通道正在叙写一段壮丽的篇章。
2013年底,通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9亿元,是1953年底1452万元的205倍;完成财政总收入2.80亿元,是1954年60.8万元的460倍。
文化携旅游齐飞
旅游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剂良药。通道县长赵旭东表示,该县要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及丰富的侗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在旅游发展中注入文化内涵,文化繁荣中借旅游增强活力,实现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近年来,通道提出“旅游兴县”发展战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以抓好旅游特色与塑造城市形象作为切入点,先后实施“一江九桥”、“两带三场”、“三馆四园”、“五路十区”及夜景灯光亮化等系列民生工程,把文化贯穿城镇化发展全过程。
与此同时,通道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将侗锦织造、侗族芦笙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科学开发,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合理利用,注入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新鲜元素,进而打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增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两岸少数民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是通道强化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举措。该县以此平台邀请全国两岸三地知名学者和艺人,赴通道开展文化交流,使通道进入全球视野;与毗邻的贵州、广西加强旅游合作,打造以长征转折为主题的湘桂黔“金三角”旅游线路。
数据显示,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亿元。全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小轿车等现代化消费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真情惠民促腾飞
60年来,通道不断加大文明县城创建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新建农居0.95万户,242个村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荣获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
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说,60年的奋进历程,通道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大发展,百姓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但这位地方父母官表示,通道将继续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用生态拉动经济增长;进一步打造生态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和工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基地,让通道山青、水秀、天蓝、民富、县强。
据悉,今年以来,通道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核心,不断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投资百余亿元,强力推进62个重点项目建设。投资项目之多、规模之大史无前例。
目前,该县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也正在稳步推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抓手。如,县城北、城西等区域棚户改造安置房建设,总投资9800万元,已完成投资4746万元;计划投资2491万元,覆盖35个村46个台区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资1670万元,部分乡镇变电站已经竣工投运;投资932万元的人饮消防工程,建成后将解决1.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印宇鹰表示,此番60周年县庆,是通道24万人民翘首期盼的大事、喜事、盛事,“我们要借60周年县庆的政策机遇,用好、用活各种资源,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通过县庆搭台、项目带动,实现县城扩容提质,产业优化升级,民生持续改善,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