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逐浪高——湘江北去系列报道之战略篇

10.09.2015  10:56

  九月四日,蓝天白云下,长沙市城南湘江东岸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制图/李妍

  湖南日报记者 唐爱平

   开栏的话

  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呈现出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为全面反映我省改革开放的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凝聚共识、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我省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报自今日起将连续推出“湘江北去”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千里湘江,出洞庭,入长江,奔涌出不可阻挡的豪迈之势……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连续多年“快跑”,湖南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中等收入陷阱等一系列新挑战,湖南将何去何从?

  紧要关头,历史赋予了湖南多个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相继提出,犹如激越的冲锋号,为湖南指明了“突围”的方向,让湖湘儿女鼓足了赶超的信心,坚定了前行的步伐……

   新定位 迎来发展新机遇

  湘江,湖南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区,湘江的点滴变化,都是如此牵动人心。

  2015年4月25日,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在中国政府官方网站推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以湘江母亲河命名的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正式跻身国家级新区行列。

  时间再往前推移,近些年来,国家给湖南的大礼包一个接一个: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提出,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自此,“一带一部”,成为中央对湖南的新定位。

  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南等11个省市被纳入其中。

  2015年3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要载体,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湖南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无疑刷新了湖南的“经济坐标”,也明确了湖南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向外开放,长江经济带向内陆延伸,带给湖南的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叠加的“红利”。

  而在总体战略布局之下,国家又连续批准在湖南布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自主创新国家示范区、湘江新区等改革试验区。

  一时间,国家战略机遇、发展平台机遇、政策红利机遇,向湖南涌来。

  时代机遇已在眼前,湖南要如何作为,如何把握,才能抓住这些机遇,在长远发展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省委书记徐守盛强调,湖南要充分挖掘和放大“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全省发展的“新引擎”。

  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要求,湖南要切实加强衔接沟通,迅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以实际举措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

   新战略 开辟发展新路径

  今年5月12日,中联重科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中白工业园内的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迈出了“走出本土经营”的坚实步伐。

  中联重科的海外布局,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不谋而合。三个月后,省政府发布《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 方案明确湖南要着力实施“六大行动”,其中,“装备产能出海行动”排首位。

  正如湘江北去不可阻挡之势;新的形势下,湖南经济发展的走向,也应该是顺流而动。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大战略,省委、省政府统筹全省区域发展大格局。今年5月8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湖南将着重从建设内陆开放引领区、转型升级创新区、城乡统筹示范区、生态建设先行区等四个方面,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今年8月17日,《湖南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方案(2015-2017年)》正式出台。方案称湖南将利用国家通道、国家平台,以长沙为节点城市,以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要机制建设为依托,着力实施 “六大行动”(装备产能出海行动、对外贸易提升行动、引资引技升级行动、基础设施联通行动、合作平台构筑行动、人文交流拓展行动),拓展经贸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政策是方向,措施要落地。

  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深入对接,我省正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今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推进水、路、空、铁四网联动,发展临港、临空经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联系,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此次,六大行动中“基础设施联通行动”的目标是,到2017年,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确定的重点省市、重点港口的主要通道基本打通,形成省内交通网与“一带一路”陆海大通道直接连通的大格局。

  深入对接国家战略,我省正在积极营造政清人和、市场活跃的发展环境。

  今年9月1日,湘教集团龙俊岭拿到长沙市首张“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 这一天,长沙市正式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注册制度,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的城市。

  早在2014年元旦,长沙、郴州就在全省率先启动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大幅削减前置审批事项,打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第一炮”。随之,以“清权、减权、制权”为标识的简政放权,在全省铺开;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加法”,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湖南发展的高地正在形成。

  深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绿色发展的理念也逐步扎根三湘四水。

   新起点 催生经济新增长极

  今年8月26日,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展现在记者眼前。这里是总投资120亿元的湘江新区国际医疗健康城,计划引入8家高端医院,同时建设检验中心、康复中心等。

  这只是湘江新区宏大规划中的一个。作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将在未来3年投资建设10个新项目。湘江西岸,这片曾经的沉寂、荒凉之地,正在成为一块发展热土。

  沿湘江顺流而下,远在长江边上的岳阳,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9月2日,岳阳市委书记盛荣华向记者表示,要把岳阳打造成湖南发展的新增长极,建设成为中国宜居宜业宜游的江湖名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极三宜”成为岳阳发展的全新升级版。

  环顾省内,在国家战略部署下,湖南区域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产业新增长点也正在成长。

  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环长株潭城市群入列。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规划中,涉及我省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株潭和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其中长株潭是核心。长株潭城市群立足更高目标、更宽视野,将努力打造成新常态下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升级版、中部崛起新高地、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省发改委洞庭湖处处长文会中告诉记者,包括我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在内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已启动十大工程建设,打造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两型”引领的“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

  有专家提出,从全局来看,湖南应以长株潭为核心,以岳阳为“桥头堡”,向东对接长三角,构建长江经济带,培育长株潭岳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大湘南融入珠三角的步伐,向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推进大湘西融入亚欧大陆桥,向西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我省就能充分发挥“过渡带”和“结合部”的作用,深度融入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板块,

  湘江北去,日新月异。如今,国家一系列战略部署在三湘大地积极稳妥推进,随着基础不断夯实、优势逐渐彰显,湖南必将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大跨越、大发展,赢得更加灿烂的未来。

   对接 “一带一路”六大行动

   1 装备产能出海行动

  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推动“走出去”,扶持重点企业带头“走出去”。近期,集中支持20家省内“走出去”企业。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对外投资中方合同额突破3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突破4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20家左右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产能“走出去”和国际工程承包重点企业。

   2 对外贸易提升行动

  开拓一批新兴市场,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品牌,建设一批基地。重点扶持一批出口10亿美元贸易企业。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全省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0%左右,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长20%以上。

   3 引资引技升级行动

  所有省级园区推广自贸区创新举措。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在100亿美元,引进吸收一批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4 基础设施“联通”行动

  将长沙机场打造成国际空港枢纽。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与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确定的重点省市、重点港口的主要通道基本打通,形成省内交通网与“一带一路”陆海大通道直接连通的大格局。

   5 合作平台构筑行动

  集中优势产业推动长沙申报自贸区。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形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的“走出去”合作平台体系。

   6 人文交流拓展行动

  塑造“海外湘军”整体品牌形象。

  【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7年,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国际旅游收入达到10亿美元左右;招收沿线国家留学生数量年均增长10%;建立一批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间定期合作交流机制,结对一批友好城市。

   三湘崛起正其时

  湖南日报评论员

  湘江北去,三湘腾飞。

  放眼新常态下的湖南经济,恰如“湘江北去”一样,尽管途中难免遭遇险滩、漩涡,时代洪流却奔涌向前,浩浩荡荡。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国内经济“三期叠加”,压力与挑战不小;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迎来爬坡期,前进道路亦不平坦。但千难万难,有了信心就不难。

  信心,来自湖南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从国家战略机遇来看,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从发展平台机遇来看,全省四大板块全部进入国家战略层面,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及岳阳综保区获批;从政策机遇来看,中央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举措,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

  信心,来自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的科学决策,湖南经济呈现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态势。今年以来,湖南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城镇就业、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三产业发展快于二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我们要在稳增长、促改革上再鼓一把劲。要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大对传统行业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投入力度的同时,集中力量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投入。要对准体制机制的深层弊端,抓住关系全局的关键环节,真刀真枪抓改革。

  千帆竞渡,勇进者胜。我们要在调结构、惠民生上再加一把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服务能力。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唱响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旋律。

  善作善成,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把今年以来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用足用好用活,力求把政策效力转化为增长动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效益。要抓紧对中央和省里出台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一条条研究、一条条对接、一条条落实、一条条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三湘崛起正其时!

   记者手记

   千里湘江 逐梦世界

  湖南日报记者 唐爱平

  湘江,湖南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承载湖湘儿女走向世界的梦想。

  8月底9月初,记者奔走在湘江流域,随着一路奔腾的滔滔江水,去追逐湖南通江达海的梦想。

  曾经,湖南人自嘲所处地方“不东不西,不是东西”,迷茫中多少有点无奈。

  就在这两年,随着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相继提出和实施,湖南的发展前景豁然开朗。

  现在,提起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人们满是自豪和期待。

  在采访中,常德市市长周德睿,说到柳叶湖环湖马拉松赛道等几个全球第一,如数家珍;说起常德做水文章的旅游宏图,怎么也停不下来。在长沙,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志辉向记者介绍,长沙将借助国家 “一带一路”,推动工程机械走出国门;口气轻松得就像是去隔壁串个门。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究竟有何魔力?

  就区位而言,以前,湖南是 “不东不西”;现在,湖南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 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部”的新坐标,坚定了湖南人对发展方向的认知和把握。

  每一条河流的梦想,都是要奔向大海的怀抱。处在内陆省份的湘江,要挣脱山的阻隔,这个梦更迫切,更现实。

  在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开放开发,打造长江经济带这一中国经济升级版,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这是湘江奔流向海的方向,也是湖南经济发展要追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