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代 专家支招应对“人才饥渴”

28.11.2016  15:08

  中新网长沙11月27日电 (记者 刘双双)“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迎来了高速增长,全国有30多个城市开通运营了轨道交通,40多个城市规划获得批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巨大。”在26日举行的2016年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轨道交通技术创新论坛上,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明直言,由于轨道交通人才专业性比较强,培养的周期比较长等特点,行业内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

  当日,500多位国内外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相聚中国电力机车之都湖南株洲,共同探讨轨道交通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共赢发展的核心命题。与会人员除了共享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趋势外,如何创新人才培养适应高速发展的轨道交通行业也是其中讨论的重要议题。

  周晓明介绍,目前长沙开通建设了六条地铁线,已经运营的有一号线、二号线和长沙磁浮快线,第三轮技术规划前期工作也在陆续开展。到2020年,长沙的地铁就会形成一个网络,有260多公里建成投入使用,届时人才总规模超过一万人以上。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泽伟表示,根据今年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规划,到2025年中国高速铁路规模将达到3.8万公里,远期达到4.5万公里。确保高速铁路持续快速发展,最核心的就是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支撑,当前和未来轨道交通产业迫切需要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剑飞对于轨道交通行业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持有相同观点。“‘一带一路’为轨道交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未来轨道交通海外订单将持续增长。但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类国际化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企业海外业务快速拓展的需要,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国际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破解“人才饥渴”,使其满足迅猛发展的轨道交通产业?与会人员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周晓明提出,轨道交通的培养专业性比较强,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际结合。高校课程应更专更精,针对不同的轨道交通产品进行设计,务求做到专门人才解决专门问题。

  “培养一大批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这是整个人才体系的根基,事关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和高铁持续发展的未来。”张泽伟认为,学校、企业、政府、社会,轨道交通各产业链应从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维修各个环节,倡导引进和培育专注、专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勇于创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加强技术人员的顶层设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结合自身院校的教学经验,刘剑飞认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经之路。学院先后加入欧亚交通高校国际联合会、发起成立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轨道交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联盟”,通过与发达国家轨道交通类院校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师资交流平台、创建教学课程标准等,提升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契合度。同时,学院还通过实施共建“东非(肯尼亚)铁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东盟轨道交通人才培训中心”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一步熟悉海外轨道交通市场需求,拓展教师队伍视野水平,积累国际化培训经验,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正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培训的马来西亚吉隆坡大学教研室主任Mohd Firdaus Hassan在论坛上表示,马来西亚是东盟第一个拥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国家,同样需要培养大量的铁路技术与铁路运营方面的专门人才。“在中国,我很幸运地学习了中国高铁动车组的先进技术,见证了中国铁路高效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国际化的教学团队。我期待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