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信用能贷款 互联网+传统金融联手扶贫平江
6月20日,国家级贫困县平江县淡江村,村民们与互联网大咖们一起探讨互联网经济发展。记者 唐俊 摄
讲台是装谷糠的木桶,座椅是村民家的板凳,背景板是晒稻谷的竹席……6月20日,在国家级贫困县湖南平江县淡江村,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甚至“寒酸”的发布会,会上,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正式宣布战略合作。未来,两家机构将携手把普惠金融服务扩展至中国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3年内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推广到全国3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
贫困户靠信用能贷款
走进平江县三水镇贫困户艾煌兮家时,看到的现场让人震惊:这是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用土砖垒成的房子,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19寸老式电视机。几年前,艾煌兮和80多岁的老母亲因生病导致家庭返贫。2015年在信贷员的推荐下,他和妻子选择了中和农信和蚂蚁金服合作的产品,贷了3万元,花1.7万买了辆车跑运输,每个月收入三千多元,“不需要抵押,纯粹靠信用贷款。”从未网购过的艾煌兮,如今每个月用手机通过支付宝进行还款。
钟声和钟阳是湖南平江县城关镇城新村的一对姐妹,申请了5万元贷款后开了一家小型食品作坊,卖的平江特产在村里远近闻名,还找了当地十几名女村民来帮忙,带动了当地的女性就业。
在国家级贫困县平江,从2014年12月以来,像这样的农户无抵押信用小额贷款,已经有一千多笔,共4000多万元。
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旗下的 “旺农贷”在平江县提供的放款资金扶持超过15968万元,在湖南全省提供放款资金扶持超过70亿元,全国排名第11名。
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越来越多村民选择这种方式实现脱贫,“这种模式其实是给农民赋能,是可持续的扶贫,而不仅仅是救济。”
就在几天前,平江县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农村淘宝”合作协议,湖南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胡松强在会上表示,我省打出的电商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组合拳,使得农民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
普惠金融走完“最后一公里”
由于绝大多数农民没有银行流水,没有资产证明,没有太多抵押物,也没有信用记录,因此农民很难获得金融服务。蚂蚁金服农村金融事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涉农贷款占比仅28%,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信用档案建立量比例为4∶1,因信用数据缺失,自然也得不到信用贷款支持。
从2015年11月开始,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开始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这一领域的合作。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在扶贫领域上的首次“联姻”。
中和农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公益性小额信贷专业机构,在全国18个省180个县的1700多个乡镇都驻扎了信贷员,已为超过百万的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153亿元贷款。
蚂蚁金服则在大数据、云计算、金融风控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一直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和普通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5年多来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000多亿元,其中超过1/3为涉农贷款。
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表示,未来,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将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在渠道、风控、资金、大数据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为广大农村地区用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以“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方式帮助更多人脱贫致富。
金融服务走向数字化、个性化
由于平江的成功试点,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计划在3年内,将“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模式推广到全国3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
可以预见的是,贫困农民贷款的规模与范围都将会不断扩大,而在模式上,互联网+精准扶贫的携手,无疑开启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复杂,但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我们在全国18个省180个县的1700多个乡镇都驻扎了信贷员,平均一个信贷员对接一个乡镇,每天,他们一个个走访各个村庄,给村里需要帮助的人都登记在册,再为他们提供贷款。”
蚂蚁金服在大数据、风控领域有着领先技术,中和农信的贷款用户纳入到大数据平台后,掌握了数字金融技能的农户在需要贷款时,有望不再需要依赖于信贷员亲自上门走访了解情况,而是拿起手机,短短几秒,后台大数据系统就会基于其用户画像和征信体系来进行判断并发放贷款,大大降低贷款机构的运营成本,也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便利。
“这样,贫困县的贷款也与城镇金融服务一样具有了数据和信用积累,贷款和金融服务真正走向了数字化、个性化。”中和农信总经理刘冬文说。
■记者 杨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