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设想一下,假如北京没有了长城、没有了故宫、没有了那么多馆藏,它还能称为文化中心吗?假如上海没有了外滩、没有了摩天楼、没有了那么多交易场所,它还能称为经济中心吗?北京、上海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已有“京派”“海派”之说确立下来,而且反差特别鲜明,不可能混淆,各自的形象定位亦不言而喻。事实上,任何具有文化特色和传承的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或者说“派”,但无论城市间的区别特色多么强、多么明显,有一点却是相同和相通的:其文化的底色,都是质量打造的。
当然,城市的文化特色,历史元素只是一部分,真正的文化含金量及其成色,还需要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居民,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当下和未来付出艰苦努力来实现。这就更需要强调质量因素。浙江温州曾经用“两把火”(第一把火是1987年8月8日,5000多双温州劣质皮鞋被扔进熊熊大火;第二把火是1999年12月15日,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和数万枚假冒商标化为灰烬)唤醒整个城市的质量意识,走出了一条质量立市、兴市、强市的发展路子,城市知名度因而大大提升。尤其对于新兴中小城市而言,在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的情况下,更需要抓住质量这个关键。像浙江的嵊州、永康,突出自己的地方工业特色,分别以领带、五金产业为依托,经过多年努力,打响了“领带之都”“五金之都”的招牌,就是很好的参照。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仅把企业推入品牌竞争时代,而且使得国家、城市、产业群都不可逆转地跨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通过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来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而品牌的核心,就是质量。支树平局长在建设质量强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座谈会上指出:“质量应该是一个城市成色最足的金字招牌,质量精神应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共有价值观。”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培育知名品牌,进而打造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等独具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品牌,这是所有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以质量提升城市文化品味需要做多方位的工作,需要城市管理者、市民和企事业单位等所有城市细胞的共同努力,需要他们把对于质量的孜孜追求,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最强大、最根本的内驱动力。
来源: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