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十万亩荒山变成乡亲“绿色银行”
----记"扶贫队长"刘祖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茶陵县严塘镇高径村农民广场,动感的音乐声此起彼伏,忙碌了一整天的村民陆续聚集:男人们在健身器材前挥汗如雨,妇女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老人们惬意地围坐在石凳边纳凉,小孩子在球场上你追我赶,场面热闹而温馨。
这个占地482亩的农民广场,几年前还是一片荒地,如今种上了香樟、桂花、银杏等名贵树种,成了附近几个村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改变,只因一个人的出现。他叫刘祖治,在严塘镇流转山林10万亩,建设万樟园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6年来共栽植桂花、银杏、红叶石楠等珍贵树种820万株,紫薇、杜鹃、樱花等名贵花木9600多万株,辐射带动周边180多个贫困农户致富。他,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作“扶贫队长”。
7月13日,记者走进严塘镇,感受绿色扶贫带来的乡村新貌。
6年,在荒山上栽植名贵花木上亿株
站在万樟园林起伏的山脊上,只见一排排绿树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争奇斗艳的花卉竞相绽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眼下正是紫薇的盛花期,粉色的花瓣如云朵般镶嵌在细直的树干上,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
在荒山上开辟出“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刘祖治费了一番心思。毕业于中南林学院的他,曾端上了茶陵县某乡政府的“铁饭碗”,目睹当地村民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造成生态严重破坏后,他决心改变现状。
20年前,刘祖治辞去公职,投身于他憧憬的生态绿化事业,一路摸爬滚打,创立了万樟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凭着诚信、质量两个制胜法宝,接踵而至的园林绿化订单让他赚得盆满钵满。
积累了第一桶金,刘祖治开始在荒野里根植梦想。2010年5月,刘祖治流转土地,组织百余名园林工人和十几台挖机、铲车,浩浩荡荡向荒山进军。
根据设想,园区计划投资32亿元,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5A级旅游景区、珍贵树种森林公园,目前已经投入6亿多元,开发面积达5万亩,栽植名贵花木上亿株。
公司+基地+农户,让村民鼓起“钱袋子”
山上的苗木越长越繁茂,刘祖治的“绿色银行”也越来越红火,这时的刘祖治又有了更大的梦想:发动村民种植名贵花卉苗木,打响茶陵珍贵苗木之乡的品牌。
该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成立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1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为平台,吸纳周边180多个农户拿出土地,自己种植苗木花卉。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包购包销协议,让老百姓入股“绿色银行”。
贫困户周汉伟就是受益者之一。当兵时他曾因公负伤,腿脚落下残疾,退伍后做不了重农活、打不了工,结婚后生了5个孩子只活下来一个,早几年他还得了癌症,一家人生活相当贫困。
但“万樟园林”的到来,让他过上了幸福生活。2012年,周汉伟将自己种不了的林地和土地全部租给了刘祖治,每年有了3000元土地租赁收入,夫妻二人又在园区务工,一年可得6万元左右劳务收入。今年,周汉伟一家搬进了新房,建房共花费30万元。“我脚不方便,但手上功夫好,我用双手种树挣钱建房子,很有尊严。”周汉伟说。
刘祖治的到来,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林地里的活劳动强度不大,刘祖治把招工年龄放宽到70岁,上班也很自由,上一天班算一天工资,随时可以照顾家庭和农活。
6年来,园区解决了1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一半为贫困农民,多数为中老年人,每年发放的劳务工资达1500多万元,此外还有土地租金300多万元。
还有一部分农户加入万樟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办起了脐橙园、花卉苗木基地,自己当上了老板。合作社为入社农民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技术,对农户种植的花卉苗木包购包销。竹坪村谭东梅就是其中一员,家里7亩多地都种上了苗木,去年收入达10万元,还不耽误她带小孩。
“相比以前直接给钱给物的帮扶,产业发展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刘祖治说,万樟园林将发展花海特色旅游产业和森林体验康养休闲旅游产业,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记者手记】
能人带动,扶贫路通
民间有句大白话:“一团乱麻,找出线头”。
对于扶贫工作而言,这个线头就在于找准产业,以项目为依托,激发农民的致富内生动力,形成“穷人看能人、能人盯项目、项目贴市场、市场引资本”的良性循环。
在茶陵县严塘镇,我们找到了生动的实践:十万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不仅富了口袋,也活出了尊严。
在这场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能人带动的作用:一个人,改变一个镇;一个人,引领一批人。绿色,成为这里永不褪色的主色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