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信“补碘过量”流言 长沙孕妇碘营养水平不足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通讯员 谢丹 徐珊
家家都有一个盐罐子。长久以来,在补碘问题上很多人有着“不足”或“过量”的担忧。近些年,社会上一直流传 “补碘过量得甲状腺疾病”的说法。以致有些人,特别是有些孕妇排斥加碘盐。
7月26日,长沙市疾控中心公布的碘营养水平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10岁儿童处于“适宜碘摄入”状态;孕妇处于“碘摄入不足”状态,比例高达60.67%。
缺碘还是碘过量,家里的盐罐子是否安全?7月27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碘是“智力元素”
湖南属于碘缺乏地区
“部分孕妇碘营养水平不足,主要是受到‘补碘过量’的误导,排斥碘盐,造成自身碘营养缺乏,这可能会影响体内胎儿的脑发育。”长沙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科长申晓君介绍,2015年上半年,长沙市疾控中心共采集了1890名儿童和900名孕妇的尿样进行尿碘检测,调查结果显示:8-10岁儿童为处于“适宜碘摄入”状态;孕妇处于“碘摄入不足”状态,比例高达60.67%。
湖南省疾控中心地方病和寄生虫病防治科唐阳主管医师介绍,湖南属于碘缺乏地区,人们仅通过食物获取的碘量不足,因此加碘食盐成为人体补碘的重要来源。自1996年,加碘盐进入我省每家每户的盐罐子,效果显著。2000年,湖南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并维持至今。
不过,人体的碘储备能力十分有限,多余的碘每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每天都需要补碘,一旦停补,碘缺乏病就会“死灰复燃”。
专家提醒,碘是“智力元素”,脑的发育离不开碘。特别是胎儿期和婴幼儿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碘的量需求高,同时对缺碘又非常敏感,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是重点补碘人群,加上这个人群口味清淡,碘盐摄入量偏低,建议关注尿碘检测水平,如果偏低,建议补充碘产品。
甲状腺病高发
与加碘盐是否有关
记者从湖南省人民医院获悉的某单位体检数据令人惊讶:在选择甲状腺B超检查的1285人中,发现甲状腺有病变的占35%。
湖南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刘亮介绍,60%以上的较小甲状腺病变没有临床症状,也就是说“看不出、摸不到”。近年来,随着甲状腺B超等筛查手段普及,使得隐藏的甲状腺病变被一一揪出,提高了检出率和诊断率。不过,相当大部分属良性增生性疾病,良性病变大多数仅需定期随诊,无需恐慌。
“现在没有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但根据前来就诊的患者来看,近几年患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甲减以及甲亢疾病的患者确实明显增多。”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湘教授告诉记者,甲状腺是一个“工厂”,碘摄入量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引起功能异常,但甲状腺疾病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例如环境污染、饮食结构、情绪压力的变化,以及遗传等。
“从数据来看,甲状腺癌是在增加,但是总的肿瘤患病都在增加。甲状腺是一个内分泌器官,许多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危害因素都可以对其有所影响。目前没有研究数据认定甲状腺癌和碘过量有明确的关系。”唐阳解释。
“口味重”的湖南人
补碘要有杆“秤”
“根据今年全省的尿碘监测情况来看,碘营养水平是处于适宜水平,不存在补碘过量情况。”唐阳告诉记者,每年他们都会对全省碘盐进行监测,同时通过尿碘检测反映居民身体内碘营养水平。国家也会根据数据及时调整碘盐浓度。2012年,盐碘含量由原来的35微克/克调整为30微克/克。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海产品摄入量加大,天天吃加碘盐,会不会碘过量?唐阳算了一笔账。正常成人每天比较适宜的碘摄入量是150微克,每人每天摄入1000微克以下都是安全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可保证碘摄入量达标。考虑到人们可从海带、紫菜等海产品中摄取一定量的碘,也是不会超标的。
但现实中“口味重”的湖南人,每天平均摄入10至20克食盐。“虽然不至于超安全值,但吃多了盐对心脑血管也是不好的。”唐阳说,每人每日食用加碘盐6克即可保证碘营养处在适宜水平,不需要再额外补碘,特别是不要盲目地服用含碘的保健品。碘摄入量过多会对健康产生副作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和甲状腺疾病患者,要遵医嘱少食或不食用碘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