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迈向“春天”
“周末百姓剧场”免费开放,文化下乡活动惠及民生,社会力量办文化“此起彼伏”……近年来,衡阳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资源活力,2012年起全市11家文艺院团、10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已全部转为专业艺术公司。
“文艺院团不出戏,发展就没戏。多出精品,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所在。”文艺院团的负责人深谙此理。为了“多出戏、出好戏”,衡阳市各大文艺院团纷纷围绕非遗剧种、名人名事、时代热点抓创作,传统湘剧《龙舟会》、花鼓戏剧《大盘洞》等15个剧目相继得到整理恢复,《梦蝶》《龙舟会》《兰花情》等以庄周、王船山、伍若兰为题材的剧目相继产生,《喜盈门》《一盆热水》《劳模上桥》《瑶寨情》《公主抢亲》等一大批剧目既叫好、又叫座。
在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赛中,我市祁剧高腔剧本《莲台观世音》获“大型剧本银奖”;在湖南第三届艺术节上,我市选送的《喜盈门》获田汉新剧目奖;祁剧《梦蝶》入围国家舞台精品剧目工程;红色题材歌剧《夏明翰》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各艺术公司新创剧目30多个、整理复排剧目10余个,基本形成了“一县一品”、“一公司一特色”的格局。
改革的另一显著成果就是文化惠民。今年6月26日,“周末百姓剧场”正式启动。该剧场以“政府买单,百姓看戏”的运作模式,向市民免费发放门票,内容以衡阳本土花鼓戏、祁剧、湘剧演出为主。可以说,剧场既为老百姓提供了免费的文化大餐,又为民间群众文艺表演团体和文艺爱好者免费提供了表演舞台。另一个就是“公益电影进广场进社区”活动,该活动每次会在不同社区、不同广场放映经典影片、红色影片、都市影片、国际影片等多种类型的影片,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实惠。
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来做。如:奇石博物馆、2688文化创意园、祝融古玩城项目,都是充分利用了社会力量来办文化,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这才是文化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源泉。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设立了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市政府也制定下发了有关办法和意见,从财政、税收、土地、社保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降低门槛、提供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本参与。
如今,衡阳市正借鉴北京“废旧工厂+文化创意”的“798”模式,在原市晶体管厂发展雁城艺术文化创意园,在原市第三塑料厂发展2688文化创意园;借鉴深圳“古村落+版画”的深圳观澜模式,正在南岳镇东片区发展中国南岳文艺创作基地;借鉴长沙“高校+废旧工厂”的“后湖”模式,正在南华大学周边发展慧谷南华文化艺术街。还有,如莲湖湾农耕文化休闲项目、四方山文化休闲项目、南岳火文化项目的“文化旅游联姻型”,又如立新大道餐饮文化一条街的“文化餐饮融合型”等等。衡阳市文化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地迈向“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