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委书记李亿龙参加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
1月11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亿龙参加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县(市)区政协主席、组统部长、经济界别讨论组讨论,直言衡阳发展的出路在于明大势、补短板、厚植优势,希望政协委员们为衡阳在“十三五”找回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历史荣光积极贡献力量。
“相当一部分城市房地产去存库压力较大,建议我市在这方面尽快出台具体的操作政策。”
“互联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衡阳要加紧制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政策措施,浓厚发展氛围,在人才、资金、税务等各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尤其要加强党政干部在这方面的培训引导。”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要有新思路,不能纯粹地拆旧建新。同时,要加强包括城市形象在内的各类品牌经营。”
……
讨论中,11名政协委员围绕供给侧改革、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征地拆迁、发展实体经济、农村综合改革等相关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李亿龙不时插话与大家交流,并认真记录委员发言要点。
李亿龙表示,听了大家的发言,有启发、受教育。跟大家的感受一样,感到政府工作报告非常成熟,既客观总结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所在。市政协过去几年的工作非常有起色、有号召力,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亿龙指出,衡阳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坳的关键阶段,处于“不进则退、不上则下”的状态。下一步,衡阳的发展出路在于——
明大势。当前来讲,抓好供给侧改革尤为重要、迫在眉睫。虽然这篇文章很难做,但必须做好。要千方百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设备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效益,同时做好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全面深化改革等各项工作。
补短板。从现实来看,衡阳的短板突出表现在“五不”:创新不力,衡阳真正的科研成果、专利技术非常少;结构不优,衡阳产业结构总体不合理,“高精尖”和“高大上”的产业占比偏低;县域不强,从GDP和财政收入来看,7个县(市)区只占全市的40%左右,县域经济远未盘活;集群不大,缺少“航空母舰”式的企业,百亿企业和大型产业集更是群少之又少;人才不足,全市专业人才、技术人员本身数量就不足,同时往往难以留住人才。对这些问题,必须逐一研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补长短板。
厚植优势。要将衡阳的区位、交通、资源、旅游、环境、产业配套、人口等已有优势巩固发挥好,在打造物流集散中心、构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打造智慧城市和旅游胜地、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等方面花心思、下功夫。要早日拿出详细的可操作性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李亿龙强调,在看到衡阳过去发展成就的同时,更要看到衡阳未来发展的忧患和不足,要找准方向,积极谋划,共同破解难题,希望政协委员发挥各自优势,为衡阳在“十三五”真正找回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历史荣光积极贡献力量。
市领导廖炎秋、何录春、李安平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