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农机合作社成为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衡阳市“双抢”结束,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也完美收官。
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凭借比普通农户更精良、更完备的成套农业机械,已成为全市水稻规模化生产生力军。今年“双抢”期间,全市参与服务的农机合作社330多个,全市共投入各类农机具20万多台(套)、农机服务技术人员800多人次。全市完成早稻机收257.6万亩、晚稻机耕420.5万亩、晚稻机插58.85万亩,早稻稻谷机械化烘干超过15%,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2%、13%和15%。全市有156个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机收、机耕、机插秧分别达到了67万亩、52万亩和1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7.8%、8.1%、15.3%。
近年来,衡阳市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把培育壮大和巩固提高农机合作社作为发展农机化重要工作来抓,在全市重点推介了探索出来的四种模式,即:企业主导型的“安邦模式”、部门主导股份合作型的“泉湖模式”、村委领办型的“大广模式”和户户联合模式。全市7家农机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45家列入省现代农机合作社项目财政扶持建设名单,20家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全市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已由过去单一的机耕机收向全程化拓展,创新推行了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
农机合作社具有整合利用机具、土地、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势,全市农机合作社发展方向也逐渐转型,由单一农机合作实体向多功能经济实体延伸,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由田间作业服务向产业化服务延伸,由农机作业服务向农机全服务延伸。部分农机合作社还从农民手中连片流转土地,成为粮食基地的实际经营主体,实现了由单一服务型向“服务+生产+加工”的“多主体”华丽转身。目前,全市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近90万亩,流转经营土地1000亩以上有200多个,实现粮食加工的合作社50多个。全市农机合作社作业、经营、加工等产值将超过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