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茅盾文学奖擦肩 阎真携《活着之上》亮相上海书展
24.08.2015 03:05
本文来源: 湖南红网
(阎真长篇小说《活着之上》封面。)
(阎真在上海书展为读者签售。)
红网上海8月23日讯(通讯员 刘峰颖 时刻新闻记者 秦芳)8月23日下午,作家阎真现身上海书展,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展台签售《活着之上》。这是继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之后,阎真首次公开露面并谈到茅奖落败。在书展上,这部探析知识分子现世困境的经典之作引发了读者热捧。阎真首谈与茅奖“擦肩”
在一举斩获路遥文学奖唯一获奖作品以后,《活着之上》能否冲刺茅盾文学奖,曾引发了无数猜想和讨论。在8月16日公布的评选结果中,《活着之上》以一名之差与茅盾文学奖擦肩而过。
《活着之上》是阎真继《沧浪之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自2014年底首发至今,发行已达10万余册,先后进入开卷畅销书榜、当当网、卓越网等畅销书排行榜,并成为中国图书评论协会2015年1月的“中国好书”。
在8月23日下午举行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签售活动上,阎真首谈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他表示,茅盾文学奖是一个作者终生向往的目标,这次没能评上还是有些遗憾,但也表示自己并不太在意这一结果。
“我相信,一部作品的命运,最终不是取决于是否获得了某种奖项,而是取决于它在时间当中,是不是能长久的感动读者,启示读者。”阎真说。
从《活着之上》谈大学危机
《活着之上》签售现场,阎真,华东师范中文系教授文贵良,湖南文艺出版社编审、主持人邓映如以“大学的危机—从《活着之上》谈起”展开对谈。
文贵良认为,《活着之上》的主人公聂志远,一方面有人文精神的担当,另外一方面现实生活又逼着他赚钱、赚钱、赚钱,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的纠结,恰好反映了当下时代大学不少知识分子的真实境况。
阎真表示,小说取材全部来源于现实,现代高校确实面临行政化、学术作假等等问题,生存是一种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究竟该如何抉择?这是他在《活着之上》里面试着探讨的问题。
“我能理解求生存的人,不对他们道德审判,但我更欣赏坚守的人。”文贵良表示。
“我们的生存固然是有合理性,但他并不能覆盖我们人生价值和意义的全部,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阎真说。
在《活着之上》写作中,阎真直面高校现实和生活潜规则,直面高校及教育领域的种种弊病,以冷静的笔触直面高校的生存现实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坚守与失守。
因为真实地描述了知识分子的处境,《活着之上》一经发表,就在学术界丢下了“重磅炸弹”,被文学评论家称为“活着的天问”和现代版《儒林外史》。其真实感也引发了读者强烈共鸣:在这个世俗世界,怎样才能在“活着之上”,超出活着的本身意义?怎样才能做到在生存的困境中坚守良知和使命?作者一直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在探索“活着的价值”,以曹雪芹等人类历史星空的伟大灵魂为“人生标杆”,传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坚守了人文知识分子的理想,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担当之美。
在上海书展上,这部探析知识分子现世困境的作品引发了读者热捧,签售场面十分火爆。
本文来源: 湖南红网
24.08.2015 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