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区密织社会保障网“就业直通车”家门口送饭碗

15.01.2016  09:07

  ↑芙蓉区为失地农民量身打造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经常举办的小微创业项目展示会,让洗脚上田后的居民想创业有门路,想自立有帮扶。

  ↓芙蓉区不断创新就业载体,在商贸繁华地段打造的“就业长廊”,让一根根立柱变身“招聘台”,岗位信息定时更换,居民休闲购物间,说不定就能发现心仪工作。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星辰在线1月15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胡媛媛)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000多年前的《礼记·礼运》,这样描绘社会保障下的美好生活。千百年来,安居乐业不仅是千家万户孜孜以求的期许,更是一道没有范例、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民生课题。

  这是长沙城区版图中人口最密集的一块:42.8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近70万;这是最温情的一张民生之网:让社会保障覆盖城乡,让就业创业梦想能圆,让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

  “十二五”期间,芙蓉区不断增强公共财政的反哺功能,着力构建与区域综合实力相适应的社会事业格局和民生保障体系。当安居乐业成为民生幸福的载体,当社会和谐成为民意诉求的合音,芙蓉以一次次创造性解题,寻找到以发展促进和谐、以温情保障和谐、以创新实现和谐的“方程式”。新常态之下,壮有所事、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实景。

  “社会保障网格”家门口送服务

  这是一张沉甸甸却又温情荡漾的为民办实事清单:

  2015年,芙蓉区民生支出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占比达到85%;该区承担的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3项工作全部完成,不少还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一年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6599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全年征收社会保险费13亿元,区级社保参保人数达25万人;解决劳动纠纷500余起,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580余万元。

  枯燥的数字,传递着动人的温暖;而市民们绽放的笑脸,就是实事润泽民生的最好注解。

  社会保障制度一直被称为经济运行的“减震器”、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如今的芙蓉,一张覆盖全民、支撑有力的社会保障网密织,不仅让就业、社保、维权,事事情牵百姓,更让为民、便民、利民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社会保障网不是形象的比喻,而是让居民在现实生活中可触可感:芙蓉区以街道为单位划分13个大网格,街道内的每个社区作为一个小网格,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劳动保障监察队员、就业指导员等沉入格中,贴身聆听居民诉求、快速帮解群众难题,真正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

  “足不出社区,养老、医疗等社保事宜就能一站搞定!”在社区的社保窗口快速办理了相关事宜后,居民黎意禁不住点赞。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如何加快完善城区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芙蓉区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社保政策,狠抓扩面征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更积极推出 “家门口的社保服务”,如今不仅每个街道设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各社区公共服务窗口内,社保工作人员更贴身为市民提供专业服务。

  用人单位和员工发生劳资纠纷,结局却是双方一同为芙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送来锦旗。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就发生在2015年,市民吴春意拿回了该得的收入感激不已,企业却因“上了生动的一课,避免以后再触法违规”而满怀谢意。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要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要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环境,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双赢。深谙这一道理的芙蓉,构筑“执法、监察、仲裁、信访”四位一体的劳动者权益保护体系,一系列创新之举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首问责任制”让每位前来求助的劳动者接待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及时;为每件劳资纠纷设立电子档案,办案进度、工作作风,在线监督员时刻在紧盯;专项执法行动遏制侵权,每年为企业举办的劳动法规政策培训班,更实现源头预防。

  民生优先,幸福领航。随着“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构筑,以创新为笔、情感为墨的芙蓉,正书写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就业直通车”助圆自食其力梦

  保障是和谐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

  安居乐业,简简单单四个字涵盖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最朴实的追求: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一处温暖的栖息之所,一片和乐的生活氛围,一份自足的工作事业。如今的芙蓉,一趟趟“就业直通车”的创新开行,助更多居民圆了自食其力梦。

  “送啥都不如送饭碗好哇!”手拿纸和笔,50岁的曹清明穿行在大批公益性岗位前,将自己相中的工作一一记录。流动就业超市家门口送饭碗,微博“红娘”撮合岗位速配,这让曹清明感到欣喜又新鲜:“我在家门口找事做,今年大学毕业的儿子通过微博寻工作,我们爷崽还互相激将,看谁能更快上岗!”

  流动就业超市顾名思义,就是将就业岗位制作成挂标,排列在招聘桌前,求职者可像在超市购物一样,选择最适合的工作。为模拟真实版超市场景,岗位还按年龄学历需求、行业企业性质分区域推介:钳工、焊工等技能工种汇集推出,方便有一技之长者挑选;零门槛专区里,岗位大多只有年龄要求,未设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门槛,4050人员可以仔细逛;电子信息、投资理财等岗位集中亮相,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慢慢选。“超市每月开进一个以上街道,提供岗位的同时,它还是就业帮扶、政策咨询等多功能超市!”芙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想要足不出户找工作?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芙蓉区推出就业“微店”,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共聚“职来职往”微信公众号,各街道工作人员充当“红娘”,定期上传岗位信息,市民相中后不仅能点对点发送简历,甚至还能约用人单位视频,直接来一场网上面试。

  以群众呼声为出发的第一信号,“就业直通车”更在芙蓉常开常新:在繁华街域因地制宜打造“就业长廊”,一根根大型立柱上招聘岗位定期更换,逛街购物的市民一个转身,说不定就能与心仪的工作“对上眼”;每年为大学毕业生、4050人员等特殊群体举行多场大型招聘会,万余岗位所涉行业丰富,“春风行动”宛若春风,让中心城区温情荡漾;坚持走出去送岗,连续多年赴平江、监利等地举行招聘活动,既化解了省会企业的用工难,更帮解了山区老乡的就业难。

  变化的是方式,不变的是关怀;创新的是载体,常新的是服务。一个个就业平台的打造,让越来越多芙蓉人乘着梦想的直通车,驶向更加自信自立的新人生。

  为特殊群体“定制”创业大舞台

  能派送岗位、可咨询政策、会培训技能,还能提供创业服务,如今在芙蓉区,提起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不少告别了土地的农大哥、菜大嫂就会心头一暖。

  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频共振,不断释放区域创业活力、发展活力!在全面落实各级创业扶持优惠政策的同时,一个个创业创新品牌也在芙蓉百花齐放,为失地农民、残疾人、大学生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的创业舞台、服务平台,更让梦想与温情同行。

  芙蓉区辖内失地农民大多居住在浏阳河东岸,如何帮助洗脚上田后的他们自立造血?失地农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平日里,中心内的大型电子屏时时刷新,最新岗位、就业信息一目了然;每隔一段时间,技能培训班免费开讲,习家政、练电脑、学维修,点对点的职业传授让昔日的农大哥、菜大嫂们也有了一技之长;与此同时,中心还定期举办创业帮帮会,特别组建的“导师团”不仅带来低成本创业项目,更现场传授开店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残疾人迈过就业困难、创业畏难的坎,全省首个区级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也在芙蓉诞生。如今,走进这个占地500余平方米的残障创客空间,财务代理公司、手工艺品工作室、创意礼品坊等,所涉行业丰富,而创客们在此除能获得场地和资金支持外,更有经营成功的芙蓉企业家组成“创业帮帮团”,一对一为其提供业务指导、指点创业迷津。

  失地农民、残疾居民贴身享受创业帮扶,而更多创业绿色通道也在街巷中拓宽:在火星街道,有责任感的社会企业和街道一同成立“创业基金”,帮助初创者实现梦想;在东湖街道,建立起“创新芙蓉、种业硅谷”专家人才库,以官春云院士为首的40位全国种业知名专家教授,为辖内大学生、居民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项目后援。

  加大社保的扩面与服务,做好就业的加法与乘法,务实对创业的支持与扶持,今日大城东正逐渐成为活力四射的创业兴业乐土、温情荡漾的和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