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湖南岳阳籍舰载机飞行员张超生死4.4秒间

01.08.2016  09:44


 张超驾驶歼-15战机顺利完成首组开飞任务(2016年1月27日摄)。新华社发

  魂系深蓝海天间,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的丰碑上将永远铭刻下他的名字——

  张超,男,1986年8月出生,湖南岳阳人,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海军少校军衔,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加入舰载航空兵部队的第90个飞行日。再有3个飞行日,他就能完成剩下的训练任务,顺利上舰。

  “”,指的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只有在航母上完成起降飞行训练,取得上舰资格认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那一天,按照计划,张超和战友们要飞3个架次的低空、超低空训练——在数十米的高度高速掠海飞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惊险。

  第2架次飞完,海面上薄雾渐起,能见度越来越差,第3架次被调整为陆基模拟着舰训练。这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必修课。

  起飞,拉升,转弯……按着舰的所有技术动作和要求触“”;加速,复飞……一个架次,飞行员们通常要重复6圈这样的飞行,每一圈又被称作一个“进近”。

  12时59分,张超驾驶117号歼-15飞机进入着“”航线,实施他飞行生涯中的第634个“进近”。

  “对中很好。”“高度有点高。”无线电中,着舰指挥员王亮发出的2条指令清晰传来。指令少,说明着陆的偏差小。

  跑道上的中心相机,把战机着陆的画面实时传到飞行员休息室。

  “挺好!”“真棒!”……战友们议论着,张超的着舰飞行技术一直很出色。

  117号战机的高度低了,又低了,后轮触地、前轮触地、滑行……那片被称作“黑区”的模拟航母飞行甲板上,又叠上了3道漆黑的轮胎擦痕。

  那是当天飞行训练的最后一次降落。在飞行部队,这或许是最让人放松的时刻了。飞行员们在休息室里说笑着,等着张超回来一起转场。

  塔台下的一间办公室内,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部队长戴明盟、参谋长张叶正在商议第二天的飞行计划。

  渤海湾畔,那个乍暖还寒的中午,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正常而平静……

  然而,战机刚刚滑行了2秒钟,无线电里突然传来语音报警:“117电传故障,检查操纵故障信号!

  电传故障,是歼-15飞机最高等级的故障,一旦发生,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在无线电中广播;一旦发生,意味着飞机失去控制。

  那一刻,是12时59分11.6秒。

  塔台、着舰指挥工作站、飞行员休息室……所有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紧跟着报警声,战机的机头一下子抬了起来,在不到2秒钟的时间内,机体与地面接近垂直!

  “跳伞!跳伞!跳伞!”飞行指挥员徐爱平对着无线电大喊。

  几乎同时,火箭弹射座椅穿破座舱盖,“”的一声射向空中……

  那一刻,是12时59分16秒。

  戴明盟、张叶马上往外冲,朝着张超落地的方向一路狂奔。

  近了,近了……还剩20多米的时候,戴明盟看到张超的胳膊动了一下,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人活着,就好,就好。

  由于弹射高度太低,角度不好,主伞无法打开,座椅也没有分离,从空中重重落下,在草地上砸出一道深深的痕迹。

  戴明盟、张叶马上给张超解开氧气面罩,摘下头盔,锯断伞绳。张超脸色发青,嘴角有血迹,表情十分痛苦,但仍有意识。

  “左胳膊疼,可能是骨折……”他说。

  救护人员赶到了,张超被紧急送往医院。

  20多分钟的路程,张叶从未觉得如此漫长。

  “我是不是要死了,再也飞不了了……”张叶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张超最后的告别。

  2016年4月27日15时08分,一颗年轻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彩超检查显示,在巨大的撞击中,腹腔内脏击穿张超的胸膈肌,全部挤进了胸腔,心脏、肝脏、脾、肺严重受损。医生说,那么重的伤,能坚持到医院已是奇迹。

  片子拿给戴明盟,这位经历过多次空中突发险情的英雄试飞员却没有勇气看上一眼,久久沉默不语的他找到一个没人的房间,让眼泪肆意流淌……

  自从1992年父亲去世,这个刚强的汉子已经24年没有哭过。

  “飞参记录表明,从战机报警到跳伞离机的4.4秒里,张超的动作是全力推杆到底。”戴明盟说,张超肯定知道,歼-15飞机系统高度集成,发生电传故障,第一时间跳伞才是最佳选择。

  “张超是为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牺牲的第一位英烈。”戴明盟说,“我们刚刚起步,未来的考验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张超的牺牲,没有影响人民海军航母舰载机事业的前进步伐。6月16日,渤海湾畔,一架架歼-15飞机再次展翅海天间。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梅常伟 王玉山 吴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