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名八旬老人重阳节前回母校重温儿时经历
长沙晚报讯(记者 周丛笑)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昨日,湖南一师二附小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66年前从一师附小毕业的1949届50班的20多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重返母校,欢聚一堂,看望当年的老师,感受学校的巨大变化。
1949年解放前夕,当年的这些学生小学毕业离开了母校,但儿时播种的情谊种子,一直在每个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60多年来,为了取得联系,他们派出联络人去长沙市公安局查阅过户籍资料,走访过几十年前同学居住地的邻居,求询过几十年前同学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40多名同学中,目前已找到近40名同学,他们现在居住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地,还有的居住在美国。近年来,他们一直保持联系。儿时的亲密同窗,后来成了终生的挚友。不少人感慨而又羡慕地说:“没想到你们这些小学同学几十年来一直保持联系,真该申请吉尼斯纪录了啊!”
这些同学中,有好几位是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主任医生、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光纤通讯专家、大学教授,今年他们相继进入或已年满八旬。面对当年的学生,班主任、95岁高龄的朱跃一老师激动地发表感言,并与大家一道唱起了当年的儿童歌曲。
讲童年的事,唱童年的歌,跳童年的舞。老人们回想起60多年前在一师附小度过的时光仍然历历在目:清晨,摸黑去教室争拿早到牌;课堂上,争相举手,抢答提问,特别是音乐课上学唱的“金凤子那个开红花”、“山那边哟好地方”更是感化了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课间,一起踢踺子、滚铁环、挤油渣;每逢春、秋两季,还要徙步去岳麓山郊游,观景色、看红叶……“母校的生活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是多么值得回味的呀!”人逢喜事精神爽,同窗相聚格外亲。老人们幸福相约:“待到我们共庆九十、百岁时,我们仍返母校,都在丛中笑。”
相关新闻
周南中学迎110周年校庆
廖静文家人捐20万建助学基金
长沙晚报讯(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宋婧) 110年前,湖南第一所女子学校在冲破清政府禁令下于长沙创办,开启了女孩接受教育的革命性变革,这所学校便是今天的长沙市周南中学。学校曾培养出杨开慧、向警予、蔡畅、帅孟奇、丁玲等女界精英,被誉为“中华第一女校”。昨日,周南中学迎来了110周年校庆庆典。
当日,廖静文周南助学基金设立仪式举行。根据廖静文生前遗愿,她的家人建立了周南助学基金,第一期投入20万元,以后将逐年增加。廖静文是徐悲鸿的夫人,曾就读于周南女学,于2015年6月16日晚逝世,享年92岁。生前她多次回母校交流访问,非常关心母校的发展。朱剑凡铜像就是在她的运作下,由徐悲鸿的关门弟子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