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画家”段江华:绘出人性最美的画卷

11.10.2015  11:23

(段江华接受记者采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敏 长沙报道
  
  “这只是个很普通的事,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段江华是一位知名油画家,也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名硕士生导师。几个月前,52岁的他勇救落水儿童,因此被誉为“最美画家”。

  面对盛誉,段江华却认为自己不过尽本分而已。“当前社会渴望这种正能量,如果通过我这件小事能够让社会对负面事情有所改观,这也是我为社会做出的一点小小贡献。
  
  教师没有好品格培养不出好学生,艺术家没有好品格创作不出好作品。“学画先学做人”,是段江华始终恪守的人生准则。
  
  心怀大爱,不计回报,段江华用笔墨丹青创作出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艺术作品,也绘出了人性最美的画卷。
  
   少年时曾落水被救 现在只当报恩
  
  “叔叔,快救人!”今年3月4日,段江华与妻子吴涛驾车经过长沙岳麓山后湖景区的岳麓渔场时,被几名惊惶失措的小学生拦下。当被告知有小孩落水后,段江华急忙下车,跑向岸边,边跑边脱衣服、脱鞋,随后一个猛扎跃入冰冷刺骨的湖中。
  
  熟悉水性的段江华很快找到了落水的小女孩,并竭尽全力将女孩抱上了岸。可是,小女孩被救上来后脸色乌青,一动不动,“像死了一样。”段江华妻子吴涛随后与段江华的学生、后湖艺术区画家肖彬一起对小女孩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大概过了三四分钟,女孩才终于“”的一声哭出来。
  
  事后,段江华接受了近百家媒体的采访。每次被要求说救人事迹,他都轻描淡写:“那个时候我什么都没想,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先救人。”他对记者说,“你们当时如果在场的话,也会去救人的。
  
  “十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和伙伴们站在家乡大坝上跳水。有一次和朋友一起跳下去不小心溺水,幸亏身边有人把我救起,不然就会被吸到水电站的涡轮叶片中去了。”回忆起年少时的经历,段江华说,这次救起小女孩,也是对小时候他人救命之恩的回报。
  
   甘当铺路石 挽救寒门学子的艺术生命
  
  “并不是每一位老师我们都称之为‘恩师’,但老段确实是我的恩师。”谈到段江华,多数他的学生选择了“恩师”、“父亲”、“佛祖”等字眼来形容他。
  
  “可以这么说,假如没有遇见先生就没有现在的我。”现任职于湖北美术学院的教师于轶文曾经跟随段江华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他说段江华是赋予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人。
  
  2000年,19岁的于轶文带着一千多块钱来长沙求学,日子过得相当拮据。出身农村的他又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段江华不仅给他添置衣服,照顾他饮食和生活,偶尔还会开他玩笑让他放松,“你别画了,去玩吧,去找个女朋友。女朋友找到了再来画!
  
  “只有段老师才会这样教学生!”回忆从前,于轶文坦言,偶尔想起那些跟在段江华身边学习的岁月眼泪都会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2002年冬天,特别的冷。畏惧严寒,我们班郑敏选择了逃课赖在被窝,段江华晓得后买了一件军大衣和一双棉鞋给楼下宿管大爷让他给郑敏送去。”于轶文说,后来整个冬天,两三个月,郑敏一直穿着那件军大衣和棉鞋。前段时间,同学聚会说起这事,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大家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画材价格贵,很多农村的学生根本负担不起,逼不得已就会选择放弃。”段江华说,作为老师能看到一个学生的未来,自己发现了好苗子就不想放弃,也不想让他们就这样被打败。
  
  从教26年来,段江华甘当铺路石,资助学生逾百人,挽救了多名寒门学子的艺术生命,输送了一批卓尔不群的优秀人才,诠释了为人师者的“义道”。
  
   艺术创作中不断耕耘 强调湖湘艺术人的文化担当
  
  德为师之魂,才为师之本。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才华。作为湖湘艺术家,段江华追求具有人文思想底蕴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创作精神。
  
  业内人士表示,段江华的画作凝重而又大气,充满着风云莫测的历史感和忧患意识。“艺术家的创作无须媚俗,不能随流,要有当代湖湘艺术人的文化担当。”这句话是段江华经常挂在嘴边的。
  
  从教以来,他不仅在教学中倾注了大量精力,在个人艺术创作中也不辍耕耘,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多年来,他举办或参加画展四十多次,已成为湖南省油画届的领军人物。
  
  从90年代的沉思与孤守到世纪初的转型与嬗变,从精致的历史视角到凝重的建筑题材,从《王·后二号》冷峻的沉思到《遗址》无声的呐喊,段江华的艺术思考和创作之路是一条个人与社会的哲学思考之路,这条路与他教书育人之路,与他善心处世之路无缝对接,交相辉映。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朱训德说,湖湘文化的积淀,“仁爱精勤”校训的浸润,段江华的义举是偶然也是必然,事发偶然,善致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