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国网邵阳供电公司自供区农网改造侧记

26.11.2015  10:19

  湖南新闻网邵阳11月25日电(通讯员 刘斌锋)“这个冬天不再冷,电网建设不能等,闲言碎语咱不谈,夸夸电力好风范,一夸农网改造好,俺们用电没烦恼,二夸农网升级妙,俺们收入猛增高……”邵阳县长阳铺广场礼堂前,农民李胜国自编快板唱出该县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带来的巨大变化。

  配变容积小、低压线路长、电压质量不高。长期以来,供电“瓶颈”严重制约了邵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水电自供区受体制制约成了阻碍该市城乡统筹发展的“拦路虎”、群众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作为湖南省唯一一家小水电自供区农网改造试点单位,国网邵阳供电公司担负有371个村、26个农林场及42.7万人口的农网改造工作。供区基层组织和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非常强烈。

  一声令下,自供区的农网改造全面铺开……

  烈日下、风雨中,早起鸡尚鸣、晚归满天星,衣服浸湿了、皮肤晒黑了、嗓子喊哑了、眼睛熬红了,他们全然不顾。立杆基、架导线、装电表……随着工程的不断拓展和步步推进,更为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邵阳电网,已经悄然覆盖了宝庆大地。

   农网改造送暖冬

  “儿子说城里暖和些,非让我搬过去跟他们一起住,可我舍不得这老屋啊!拗不过我,儿子就给买了台电暖器,别说又暖和又方便,还比煤炉子安全,这有电的日子真是好啊!”家住城步花龙村的黄大爷谈起今年冬天取暖的事儿喜上眉梢。

  花龙村是一个秀美的“世外桃源”。农改前,这里一直依赖近2.3公里的低压线路供电,线路在树林中穿梭,低电压、故障频率高、线损大、安全隐患严重等问题一直制约着该“世外桃源”人民生活与生产的发展。

  “电力公司真是办了一件大实事,我们再也不要挑稻谷到3公里外去打米了,再也不担心电视机、电冰箱用不上了,有了电力支持,我们有信心过上‘幸福’生活”。当地群众感叹到。

  寒冬已至,天气渐冷。为让农民兄弟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在改造中,邵阳公司借助自供区改造工程,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农村地区设备老化、过负荷、变压器半径过长、线径过细等问题。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加密供电设施、更换老旧设备等措施,公司赶在冬季供暖期来临前,高标准、严质量地完成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57公里,改造配电台区429台,使数十万余户居民告别了采暖用电低电压的困扰。

   投资就业双丰收

  “我们要形成“政府发动、乡镇启动、电力推动、百姓互动”的坚强合力,全力推进自供区农网改造。”

  在邵阳市农网改造动员推进会议上,邵阳市市长龚文密反复强调,要坚决落实“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坚决执行24小时全天候“保护性施工”措施,从严从快打击影响用电秩序和电网建设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把邵阳市自供区农网改造打造成湖南的样板工程。

  为此,邵阳公司开展了电网建设内部环境治理专项活动,编制了《邵阳供电公司电网建设内部环境治理工作方案》,对电网建设的一些具体过程进行量化,限定时间,明确奖惩,营造更好的内部建设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电网建设顺利进行。

  在电力充足的情况下,富华电子厂新增了两条生产线,新增了300多万台手机充电器的产量,有效解决了当地100余人剩余劳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出家门,我们也能赚钱!”该厂工人孙大姐满足地说道。

  “农网改造,一手拉动直接投资,一手带动农民就业,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说起电力给村民带来的新变化,新邵县小塘镇主管电力的副镇长曾向阳指着不远处大片正处于收获期的红提基地,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智能电表“擦亮”双眼

  “以前听说城里有这东西,没想到我们也用上了这么先进的设备,现在村民可以直接从电表上看到自家每天的用电量和剩余电量,心里清楚用着还方便……”面对笔者,绥宁县平溪村李俊平滔滔不绝地说着他的用电新感受。

  据了解,农改期间已有2万余只新型单相智能磁卡表走进了任城百姓家中,这种电表不仅可为供电公司远程提供数据,还能让居民及时了解自家用电情况,具有明白消费、计划用电、有效节能等优点,受到当地居民的普遍欢迎。

  自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智能电网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以来,邵阳公司按照上级公司要求,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末端—居民智能电表的安装进程。

  为提高用户对智能表的认可度,并针对“新换的智能电表比以前快了”的质问,邵阳公司通过一对一分析客户每日用电情况来解答电能计量问题,并用实际数据“说话”以消除客户的疑虑。

  据悉,智能电表可实现远程抄表,运行后减少了现场抄表工作量,提高了抄表准确率,让电管员有更多时间投入到台区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改善了村民的用电宜居环境,加快了“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