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看待网络文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日,一位母亲写给编辑老师的一封信在网上流传:孩子即将中考,却整日沉迷网络文学,母亲十分忧心,不知该如何引导。对于网络文学,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有着不同看法。她不反对孩子阅读网文,认为阅读网文对孩子是多有助益的。(新华网)
在网络上,网络文学的覆盖面已达到极大:从贴吧到BBS,从博客到微博,从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从网文网站到文学公众号……每一个平台都是公众表达心声的渠道,也都可能成为网文发表的途径。在网文阅读群体中,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生占据了一定比例。网络文学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新奇世界的大门,但很多家长无法理解孩子对网文的热衷,甚至认为网文没有丝毫内涵可言——家庭矛盾可能就因代际沟通不畅而产生。
其实,家长们不妨尝试着放下对网络文学的成见,用积极的目光去看待网文。首先,我们应看到,网络文学中虽然的确有“糟粕”,但“精华”也有很多。每一篇文章、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凝结,网文也是如此。网文同样凝聚着作者的自身情感、生活经验、人生体悟;阅读者同样也能从中汲取内涵、吸收正能量思想、产生情感共鸣;网络文学中也同样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作者,这些作品的质量也并不逊色于纸质图书。
其次,网文阅读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也许有家长会认为,只有中外名著才能算是健康向上的阅读体验,只有雨果、狄更斯、老舍、鲁迅这些中外文学名家才能给孩子带来正确价值观。其实并不尽然如此。孩子需要“高大上”名著的积极引导,也同样需要接触“接地气”的网文:“高大上”的名著经过时间沉淀,其思想内涵固然是值得吸收的;但“接地气”的网文中充满时代元素,也不失为孩子了解常识知识、体味人生百态的一种有益方式。
此外,高覆盖率的网络文学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语言文字、形成正确语感。语感的形成、词汇的积累都是渐变过程,只要坚持长期阅读,总会有成效。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等阅读模式相比,较长篇幅的网文反而能使孩子接受长期稳定的语言熏陶,进而促使其写作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然,若想使网络文学对孩子助益更大,家长就要采取适当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邵燕君教授的引导方式就很独特有效:自己也阅读网文,并就网文内容与孩子交流。比起没收手机的强制性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显然更理性、更温和。与其生拉硬拽强迫孩子离开网文世界,不如自己也陪伴孩子进入其中,帮助孩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有品质的网文推荐给孩子,引导孩子以辩证思维看待网文,与孩子在网文世界中共同探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