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新型农保惠民生
三年,于历史不过是沧海一粟,弹指一挥,但于绥宁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而言,却是从无到有,化茧成蝶的三年,是“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的三年,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三年。
自此,对38万绥宁人民来说,数千年来“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被“无情”打破;数千年来,农民永无“退休”之日的说法被彻底颠覆;数千年来,农民第一次与以往想都不敢想的“铁饭碗”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种地不交粮、上学不付费、看病也能报”之后,绥宁县于2012年正式启动城乡居保工作,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三年图千载之变,掀起了城乡居保工作新高潮。绥宁县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惠及民生、福泽群众的“第一大民心工程”来抓,创新举措、夯实基础、强力推进。目前,全县18.5万适龄群众全部参保,4.67万老年人按月领取养老金,为绥宁人民在“夕阳无限好,何怨近黄昏”的和谐画卷上再谱新华章。
城乡居保惠民生 三年写就新篇章
强力推进,实现参保范围全覆盖 。启动之初,该县及时研究制定了《绥宁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完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经办规程等各项规章制度。一是行政推动。将此项工作具体化,明确了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采取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三级联动机制。二是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大张旗鼓宣传新农保政策。通过动静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发动,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参保热情。三是考核促动。县政府分别与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状,明确新农保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同时纳入对各乡镇的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四是上下联动。在社保大厅设置专门窗口,配备专职人员,接通专用网络,开辟新农保业务经办绿色通道;同时,加强镇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实现县、乡、村业务经办联网对接。
规范服务,致力服务群众全心意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相继制定出台了《绥宁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操作规程》、《绥宁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和《绥宁县新农保档案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操作规定,实行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确保经办业务正常运行。二是强化培训,规范经办。先后开办县、镇、村三级经办人员专题培训班5期300多人次,着力提升了全县新农保经办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三是创先争优,全心服务。按照省市有关要求,规范化建设,便于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的查阅;实行每个工作日轮流值班制,负责大厅的现场管理、业务引导、政策咨询和解答;不断强化人员自身素质,要求形象良好、用语规范。四是人本理念,人情操作。实施新农保,直接面对老百姓。在经办服务上,始终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热情服务。
经过三年的努力,绥宁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工作实绩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市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全省第四批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
一枝一叶总关情 千言万语颂党恩
“保险不用我出钱,政府上门问冷暖。如今农保政策好,一朝胜过五千年。老汉今年七十六,争取再活三十年……”长铺镇76岁的吴大爷有感而作的“新农保赋”,道出了绥宁人对惠民政策的几多拥护和几多感激!
对村民陈代平来说,能月月领到养老金,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 70多岁陈老汉有一儿一女,儿女也孝顺。他说,儿女负担也很重,每次给钱,还是多少有些顾虑。“现在,我每月用自己的退休钱,加上各类补贴,基本生活还是有了保障,自已想买啥就买点啥,再也不用顾虑了……”
“新农保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也不用担心了,现在的政府真是好啊,非常感谢!”当笔者走进寨市乡正板村与村民杨正文老人拉起家常时,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说,现在老两口心里有了一份踏实的感觉。
杨老今年已经80多了,从2012年开始每个月领取55元的养老金,2014年调整到了60元。绥宁县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已有超4.67万像他一样的老人,开始每月按时领起了以前只有“干部”才有的“退休工资”。一句“感谢”,道出了38万绥宁儿女共同的心声。
红岩镇的李小姐,平时在广东打工,这次“十一”前夕回家看父母,下车没回家就直接来到县农保站为父母交纳了今年养老保险。她激动的说:“给父母买这买那,不如为他们买保险,让老人安心,我们放心”。
“你儿子为你买保险了不?”、“买了!”这一问一答,如今已成为绥宁老人们见面时的口头语。如今的绥宁,子女为父母缴纳养老保险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黄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