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纲要扫描:新格局 绿色家园 天蓝水清

22.01.2016  12:40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要坚持绿色富市、绿色惠民,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和美丽长沙建设,率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绿色发展 打造彰显两型魅力的美丽长沙

  ·推广低碳节约的绿色发展模式

  ·共建天蓝水清的绿色生态家园

  ·构建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体制

  建9条江河风光带14个森林公园

  “持续了数十年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十三五’期间到了必须寻找新出路的时候。”在长沙市最近一期“公务员大讲堂”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这条新出路就是“绿色发展”,“长沙要做绿色发展的示范。”

  昨日审议通过的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就围绕“绿色发展、打造彰显两型魅力的美丽长沙”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实施全面节能计划,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360万吨标煤以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工程,全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车的比例达到80%以上;新增出租车等专用车、公务车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达到30%以上;持续开展“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环保行动。

  城市中心需要更多休闲散步的场所,这些地方也许能让你开门见绿、放松心情。长沙将建设市级综合性公园46个、森林公园14个、江河风光带9条及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千园之城”。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最少的资源,最小的环境影响实现较高的生活水平,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的发展空间。“绿色发展”还需要你我的共同参与,并将之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中,成为建设“绿色长沙”的内驱动力。

  实现路径

  低碳节约:推广清洁低碳十大工程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落实能源消费“一挂两控”措施,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量交易等市场化节能机制,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到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360万吨标煤以内。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立体开发、旧城改造、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节地经验和模式。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以长沙(浏阳、宁乡)国家再制造基地为龙头,培育一批再制造示范企业,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营造绿色消费政策环境,加快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开发和产品推广。全域化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工厂化水平。全方位构建绿色交通,加大新能源与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推广清洁低碳十大工程,包括:新能源发电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和两型住宅产业化技术、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新能源汽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城市矿产”再利用技术等。

  天蓝水清:打造“千园之城”,推广屋顶等立体绿化

  依托“山水洲城”的自然禀赋,着力整治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问题,使长沙山更青、水更碧、天更蓝,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科学划定耕地、森林、湿地、水体、城市绿地等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打造湘江风光带、浏阳河风光带,建设城市绿色包围圈、城市林业生态圈,推进城区外围生态绿地与都市区绿地系统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两带两圈五楔”的绿色生态空间结构。持续实施造绿大行动,建设环城绿带,推广屋顶、桥梁、坡面等立体绿化方式,做到城区开门见绿、农村推窗见景,建设市级综合性公园46个、森林公园14个、江河风光带9条及街头花园、城市绿化广场等开敞绿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千园之城”,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平方米。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持续开展“清霾”、“碧水”、“静音”、“净土”四大环保行动。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推进雾霾治理,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废气治理,积极开展扬尘污染防控,推进绿色施工全普及,加强垃圾和秸秆露天禁烧管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全面提升水环境品质为核心,加强湘江长沙段、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圭塘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区污水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根据河流承载能力提高污水尾水排放标准,配套建设人工强化湿地,消除城区段水体黑臭现象。

  全面开展两型生活行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大力削减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支持电动汽车、自行车租赁,引导绿色低碳出行。

  健全体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完善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延伸阅读

  自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长沙作为长株潭城市的排头兵,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取得良好成效:资源节约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加速两型社会建设树立了长沙标杆。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创新生态补偿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试点全面完成,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城乡环保和治理不断加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8.19万亩,主城区规模养殖全面退出。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获评全球绿色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9个区县(市)全部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区。

  本版撰文 长沙晚报记者 颜开云 本版制图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