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永久收藏展出《最后的胜利》雕塑
(9月4日,红网《最后的胜利》全媒体报道团将从全国20多个抗日战地取土制成的陶艺雕塑《最后的胜利》转交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永久收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右]认为,雕塑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交接仪式上,吴建宏馆长[左]为红网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收藏证书。)
(雕塑品《最后的胜利》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收藏后,将长期在该馆展厅展出。)
(雕塑整体造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外景)
红网大型全媒体报道: 最后的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红网芷江9月4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汤红辉 黎鑫 秦芳 李长宏)从全国20多个抗日战地取土制成的陶艺雕塑《最后的胜利》,今天上午送至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见证地湖南芷江,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永久收藏。
雕塑作品将在纪念馆长期展出
上午10:00,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一场简单的交接仪式在这里举行。
红网《最后的胜利》全媒体报道团将雕塑转交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他对陶塑作品的设计与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作品体现了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雕塑作品《最后的胜利》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半部分是一名昂首挺胸的中国人,高约35厘米,双手捧着一碗烈酒;底座则由四颗倒立的子弹合成,高约17厘米,宽约18厘米,子弹顶部还铺洒了一层红色的彩釉。
“底座的子弹是残酷战争的象征,踩在脚下,意味着我们取得了胜利,战争已成为过去,和平即将到来。红色彩釉则代表着抗战先烈的热血,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展望和平、光荣的未来。”
交接仪式上,吴建宏馆长还为红网颁发了收藏证书。他认为,芷江是中国人民见证日本投降的地方,雕塑的主题“最后的胜利”正好与纪念馆的主题相吻合,“这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将永久收藏,并在展厅长期展出,让世界各地的游客观赏。”
抗战遗址取土烧制成雕塑
这是一次重温历史、缅怀抗日英烈的大型纪实采访。
红网全媒体记者自8月3日起,分8组赶赴全国各地,在陕西延安、山西左权县、河北狼牙山、北京卢沟桥、云南腾冲、江苏南京、上海、重庆以及湖南的长沙、常德、衡阳、怀化等地的全国20多个抗战故址及纪念地,找寻抗日战争的湖南记忆,挖掘湘人抗战的历史细节。
每到一地,报道组记者都会用“胜利的子弹”陶罐去当地抗战遗址取土,这是湖南省美术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肖小裘特地为本次报道设计制作的陶罐。
取土带回长沙后,肖小裘及其创作团队将这些来自全国20余个抗日战场的先烈们洒过热血的泥土糅合加工,制作成了《最后的胜利》纪念雕塑。
此次采访报道,红网《最后的胜利》报道组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发稿100余篇。为了扩大传播效果,红网在电脑端,以“最后的胜利”为主题制作了大型网络专题,以文字、图片、视频、图表、动画等方式进行传播推广。在移动端,依托时刻新闻客户端、红网手机报、红网官方微信、微博、微视等各个渠道同步进行了报道。
“这是一次成功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策划报道。”吴建宏称赞,《最后的胜利》大型系列采访报道充分彰显了红网作为党网的舆论担当精神,丰富的报道内容传播了主流声音,汇聚了正能量!